加密做市商黑箱操作揭秘:VC入场操控市场,项目方沦为韭菜?

上周,Binance 突然宣布查封部分做市商,这一举动使得做市商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原本争论的矛头集中在风险投资(VC)和交易平台之间,但现在,做市商这一角色被推到了公众面前,成为关注的核心。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做市商依然是一个谜,很多人对它存在误解。本文将为你揭示加密做市商的运作方式,解答大家常见的疑问,并扩展这一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1. 市场上的加密做市商有哪些?

 

目前,RootData 统计的加密做市商约有60家,但实际的市场参与者远不止这些。许多做市商活跃在幕后,保持低调,不为大众所知。公开披露的60家做市商中,只有少数几家比较知名,如Jump Trading、Wintermute、QCP Capital、GSR Markets、B2C2 Group等。这些做市商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资金规模,且参与多个市场项目。由于市场复杂,很难给做市商做出明确的分类或排名。

 

2. 哪些做市商可能涉及市场操控?

 

做市商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做市商和被动做市商。主动做市商通常被称为“庄家”,他们有时与项目方合作或反过来操控市场价格,收割散户资金。而被动做市商则更注重提供市场流动性,通过订单簿上的买卖挂单维持市场的稳定,不主导币价。

 

主动做市商由于其高风险的合规问题,通常保持匿名,甚至可能披着投资机构或孵化器的外衣。例如,Binance近期封禁的Web3port,就在过去一年参与了多个项目,且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市场操控。

 

3. 哪些加密做市商曾被监管调查或起诉?

 

自2022年加密市场暴雷以来,做市商成为了监管机构的重点监控对象。Jump Crypto是其中之一,曾因参与操控Terra UST币价,获利近13亿美元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尽管如此,Jump Crypto最终与SEC达成和解,支付了1.23亿美元的罚款,并在近期恢复了加密业务。

 

另外,Cumberland DRW、DWF Labs等做市商也曾因涉嫌市场操控而受到关注,尽管一些诉讼最终被撤销或和解。DWF Labs的做市行为也被披露为“拉盘”操作,即通过与项目方合作操纵币价,进而通过高价卖出代币获取利润。

 

4. 做市商的常见操纵行为

 

做市商常见的操纵行为有:

 

1. 洗盘交易:通过同时买卖资产来增加交易量,伪造市场活跃度。

 

2. 欺诈性交易:发布大额买单或卖单,目的是误导市场,影响价格。

 

3. 拉高出货:操控价格上升后,在高点出售代币,再通过低价买回获取利润。

 

Jump Crypto与Alameda Research曾因操控市场价格而遭到重大惩罚。此外,像Fracture Labs与Jump Trading的合作案例也揭示了做市商如何通过操纵市场、抬高代币价格后进行抛售的典型行为。

 

5. 做市商与项目方的合作模式

 

做市商与项目方的合作有多种形式。对于主动做市商来说,合作模式常常较为灵活,涉及借币、接入API、分润等多种方式。有些做市商甚至不与项目方沟通,直接通过自己的资金操控市场。

 

而被动做市商的服务则较为标准,项目方可通过Token Loan(借币模式)或者月费模式与做市商合作。在Token Loan模式下,项目方将一定比例的代币借给做市商,以确保市场流动性并规避操控风险。月费模式则是项目方直接支付服务费用,做市商通过API接入提供流动性服务。

 

6. 为什么做市商越来越“内卷”?VC为何也加入做市队伍?

 

随着加密市场的激烈竞争,做市商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VC和项目方也开始自行组建做市团队,试图在开盘时就拥有流动性优势。这些做市团队甚至没有基本的交易能力,只要手中持有代币,就能通过做市获得潜在利润。

 

对于VC而言,参与做市不仅能帮助其在代币价格稳定时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还能提前解锁流动性,增加自身在项目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当币价成为项目核心资产时,做市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7. 为什么做市商要进行投资?

 

做市商通过投资项目来与项目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主动权。通过投资,做市商能够早期介入项目,抓住市场机遇,同时获得更大的回报。然而,这种投资也可能带有“明码标价”的风险,做市商在获取代币流动性后,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选择抛售,从而给项目方带来不小的压力。

 

综上所述,加密做市商的操作看似复杂,实则背后隐藏着不少灰色地带。项目方在选择做市商时,需要更加小心,避免被操控或“割韭菜”。与此同时,监管机构的介入也在逐步加强,希望通过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