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别让新人失望

每一轮牛熊更替,总会吸引一批满怀好奇的新入场者。在他们看来,以太坊是迈入加密世界的关键门户,技术先进、生态成熟、行业地位稳固。然而,现实真的如此美好吗?

 

新人信任以太坊,但市场并不友好

 

一方面,新手对以太坊寄予信任,另一方面,市场的冷酷无情往往让他们措手不及。通过与几位区块链专业的大学生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对以太坊的期待,与现实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落差。

 

这些充满希望的新人,是未来的建设者,还是终将被市场淘汰的过客?

 

萌新视角:信任、技术与理解

 

兔司:天然信任,但尚未入场

 

作为区块链专业的大一学生,兔司仍是行业小白,尚未涉足加密货币或合约交易。他选择观望,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不敢轻易投资。然而,他对以太坊有天然信任,视其为行业头部项目,具备权威性。谈及未来是否会购买 ETH,他表示会考虑,因为相较其他币种,ETH 的风险似乎更低。

 

Lucien:技术导向,认可以太坊发展

 

作为区块链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Lucien 主要关注智能合约开发,对市场了解相对有限。他的投资组合中,ETH 占比 20%。在他看来,以太坊的技术仍在进步,并推动整个行业前行。例如,近期的升级显著降低了链上 gas 费,提高了用户交互体验。而坎昆升级中的 EIP-1153 操作码,也成为 Uniswap V4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Lucien 也指出,以太坊架构已较为成熟,当前更多是优化而非变革,成长空间相对有限。

 

Vernon:短线交易者,关注 ETH 价值

 

毕业近一年的 Vernon 专注于 meme 币和合约交易,偏好短线操作。在他投资的所有加密资产中,ETH 是唯一的大市值币种,主要用于理财和风险分散。他在 ETH 价格回调时入场,认为其仍有上涨空间。

 

然而,他对 ETH 在本轮市场中的低迷表现并不感到意外。他与 Lucien 持相似观点,认为以太坊的挑战在于创新受限。如今,以太坊难以进行大规模改革,创新步伐变得谨慎且碎片化。

 

尽管三位受访者的立场各异,但他们都对以太坊抱有好感,并认可以太坊的价值。然而,现实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光明?

 

现实中的以太坊:信仰还能坚持多久?

 

ETH 新需求逐步减弱

 

加密 KOL Murphy 指出,从数据来看,ETH 的新需求正在减少。ETH 跌破 2,000 美元后,新增买盘寥寥无几。

 

ETH 成本基础分布(CB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持仓分为两大类:

 

高位加仓群体($3,200-$3,500):这部分投资者在 ETH 跌至 1,900 美元时未抛售,反而持续加仓,展现出较强的信仰。

 

中位减仓群体($2,600-$2,800):这部分投资者在 ETH 跌破 2,300 美元后陆续割肉,仅剩部分筹码仍在持有。

 

ETH「通缩失败」争议

 

北大博士胡翌霖指出,ETH 的通缩模型存在结构性问题。PoS 机制下,尽管 ETH 总量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公平或健康的发展。他认为,以太坊的经济模式对质押者有利,而频繁交易的用户则承担更高的成本。

 

质押者长期稳坐收益区,能够零风险跑赢通胀,甚至享受更高收益。

 

交易越活跃,Gas 费燃烧越多,ETH 越通缩,最终受益者仍是既得利益群体。

 

对新人和散户而言,频繁交易带来的 Gas 费负担,反而让他们更难受益。

 

鲸鱼频繁出逃

 

链上数据显示,过去一周鲸鱼地址抛售近 13 万枚 ETH。

 

3 月 13 日,巨鲸清仓 6401 枚 ETH,亏损 197.4 万美元。

 

3 月 14 日,某 ETH 巨鲸在持仓 25 年后,向 HTX 充值 16,467 枚 ETH,获利 1310 万美元。

 

3 月 17 日,一钱包出售 67 枚 ETH,仅获利 12.6 万美元。

 

以太坊,别让信仰变成逃杀

 

以太坊凭借长期积累的品牌、技术与生态,赢得了新人的信任,吸引他们扎根、学习、探索。然而,市场并不总是温情脉脉。

 

以太坊,请不要让他们最终只学会一件事——“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