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猜测的可能性与市场观察
本文的推测可能性较低,甚至有95%的概率是错误的,但仍值得作为一种金融假设进行探讨。在最近的市场波动中,X平台上频繁出现两个巨额MakerDao借贷金库的讨论。这两个金库各自抵押了超过6万ETH,借出6000万Dai,其安全系数长期在1.0附近徘徊,几乎接近清算线。如此巨额的杠杆仓位,若被清算,将引发高达13万ETH(约合2亿美元)的市场抛压。
许多市场观察者都在期待这场可能的“爆仓烟花”,但其中一个地址(0x6bb8bc41e668b7c8ef3850486c9455b5c86830b3)频繁调整仓位,暗示其可能在执行一种惊险的套利策略。
链上杠杆游戏:从历史案例看群体心理效应
自DeFi兴起以来,链上透明的资产使得高额杠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加密市场中,存在一种群体心理效应,即市场往往倾向于爆破公开的巨额杠杆仓位。这种行为模式在多个案例中得到体现:
1. 2020年8月 Zeus Capital 做空 ChainLink(LINK)失败
Zeus Capital 预测 LINK 价值仅 0.07 美元,并抵押 2200 万 USDC 做空 LINK。但市场合力推高 LINK 价格至 13 美元,导致 Zeus Capital 杠杆爆仓。
2. 2023年 Curve 创始人的 1.4 亿美元借贷清算
Curve 创始人大量抵押 CRV 进行借贷,当市场察觉其清算风险后,合力将 CRV 砸至 0.4 美元,引发巨额爆仓。
3. Hyperliquid 50倍杠杆仓位的“烟花”事件
高杠杆交易者的仓位被市场利用,最终导致清算。
4. 2021年 GameStop 散户大战华尔街机构
散户群体联合推高 GME 股票价格,使机构做空头寸被迫平仓。
MakerDao的清算机制与套利可能性
与 Aave 等 DeFi 借贷协议不同,MakerDao 的清算价更新是按小时计算,而非实时更新。这意味着借贷者有额外的缓冲时间调整仓位,避免清算。
例如,某一时刻 MakerDao 设定的 ETH 清算价为 1795.8 美元,而市场 ETH 实时价为 1811.45 美元。在 Aave 这样的协议中,该杠杆仓位可能已被清算,而在 MakerDao,借贷者仍有时间降低杠杆、增持抵押品或调整头寸,以规避清算。
6万哥的潜在策略:高风险套利逻辑
假设这位“6万哥”资金量庞大,且希望在 1800 美元以下建立巨额 ETH 仓位,但直接买入可能导致 10% 以上的滑点。他可能选择以下策略:
1. 制造市场恐慌,引发做空潮
通过 MakerDao 开立 6 万 ETH 的杠杆借贷(约 1 亿美元),吸引市场注意,刺激市场合谋做空 ETH,以降低价格。
2. 在低价区间(如 1750 美元)买入 ETH
在市场砸盘效应下,利用低价买入 ETH。
3. 灵活调整杠杆,避免被清算
在 MakerDao 的清算价更新前,如市场价格仍处于危险区间,6万哥可以还款部分 Dai,降低杠杆,或增加 ETH 作为抵押,避免清算。
4. 价格回升后卖出套利
如果 ETH 价格回升至 1850 美元,则在 1750 美元买入的 ETH 可获利出售,完成套利。
这一策略可重复进行,直至 ETH 价格跌破预期买入区间(如低于 1800 美元,完成建仓),或上涨至无法继续套利的区间。
历史案例与可能的交易策略
此前 LINK 和 CRV 的案例表明,大型资金可能会利用市场心理效应进行“被清算式卖出”或“被拉爆式收购”策略。例如:
LINK 做空事件: Zeus Capital 可能是一个大资金希望脱手 LINK 的案例,通过开设空头杠杆,吸引市场拉爆空头,在更高价格卖出资产。
CRV 清算事件: Curve 创始人可能利用杠杆借贷方式,变相套现持有的 CRV,而非直接砸盘。
结论:套利、建仓或纯属巧合?
6万哥在 MakerDao 的操作,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套利策略,也可能是资金建仓的变体,甚至只是市场上的巧合行为。然而,随着 DeFi 市场的成熟,大型资金如何在透明环境下进行低成本建仓或套利,仍是值得探索的话题。
无论如何,这种“惊险套利”策略,无论成功与否,都再次展现了 DeFi 世界里独特的博弈机制与市场心理效应。未来,类似的策略可能会在更大的市场规模上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