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香港Web3嘉年华上发表了关于Layer 2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指出,加快Layer 2(简称L2)确认速度,是提升以太坊整体用户体验和生态融合的关键,并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以下是演讲的核心内容梳理与扩展解读:
为什么必须加快L2确认速度?
1. 用户体验亟需改善
当前,用户通过Optimism或Arbitrum等L2网络将资产提现回以太坊主网(L1)时,通常需要等待长达一周的退出期。这种延迟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尤其在涉及流动性操作和跨链交互时更为明显。
2. 生态集成的需求
以太坊主网和各类L2之间不应是孤岛。Vitalik强调,未来的以太坊生态应更像一个“统一世界”,各部分之间无缝衔接,允许资产、状态和逻辑高效跨链流转。
当前退出延迟的技术原因
退出期之所以长达一周,是因为基于Optimism的Rollup方案需留出时间接受挑战(Challenge Period)——即如果有人能提出欺诈证明(Fraud Proof),原本的状态提交就会被驳回。这是一种确保数据正确性的安全机制,但也带来了效率瓶颈。
如何打破一周等待瓶颈?Vitalik提出的四步方案
第一步:从1周缩短到1小时的退出延迟
通过构建多重验证机制,例如结合ZK(零知识证明)、TEE(可信执行环境)和OP(乐观Rollup)的混合设计,可以将退出确认从1周缩短至1小时。
这将显著改善用户使用原生桥的流动性体验。例如,在基于意图(Intent-Based)的桥接场景中,提供流动性的成本将下降多达168倍,这对于DeFi协议而言意义重大。
第二步:跨L1和L2的数据同步机制优化
L2可以异步读取L1数据(如L1 SLOAD opcode),这不仅可以用于密钥库钱包、预言机等应用场景,也能帮助降低多链开发和部署的复杂度。
尤其在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密钥更新与恢复等操作在多个L2上的同步,将变得更加灵活和安全。Vitalik提到的一种做法是:将密钥记录统一存放在L1上的中央合约中,L2只需读取该合约,避免多处冗余修改。
第三步:实现证明的聚合(Proof Aggregation)
一个关键成本在于将每一个ZK证明提交到L1时的gas消耗约为500,000 gas。若每12秒提交一次,全年成本将高达2750万美元,不具可持续性。
Vitalik提出,通过聚合多个ZK-SNARK为一个超级证明(Aggregated Proof),并一次性提交到L1,可以将单笔验证gas从50万降至1万以下。聚合还意味着多个Rollup可以共享提交通道,提高网络整体效率。
第四步:减少ZK证明生成时间
当前生成ZK证明的计算过程仍十分密集,常常出现“5秒区块需要500秒证明”的问题。为此,Vitalik提出两种解决思路:
- 专用硬件(ASIC、FPGA)加速:一些企业已经在构建ZK专用芯片,目标是实现100倍性能提升,实现接近实时的证明生成。
- 超可并行(Super-Parallelizable)证明结构:将一个证明任务拆分为多个子步骤,在不同设备上并行处理,然后再合并结果,大幅缩短总耗时。
构建L1-L2紧密互动的未来愿景
Vitalik强调,以太坊并非单一主链的世界,而是一个多层并存的生态系统。随着证明系统的演进、数据同步机制的改进、成本的优化以及新硬件的加入,L1与L2之间的桥梁将更加高效、即时、低成本。
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无需信任、响应迅速、开发者友好的跨层架构,推动以太坊向真正的模块化扩展迈进。
结语:
Vitalik此次演讲并非单纯的技术展望,而是为未来L2方向提供了一整套“行动蓝图”。在ZK、TEE、意图机制、账户抽象等多个新范式融合之下,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可用性、安全性正同步进化。对用户、开发者乃至整个加密经济体而言,确认速度的提升不只是便利的细节,更是构建新秩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