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 预测,中国或将因应美国加征关税而推动人民币贬值,进而引发资本外逃至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成为新一轮牛市的重要催化剂。
Hayes:人民币一旦走弱,比特币将迎资本潮涌
在4月8日的社交平台发言中,Arthur Hayes 提到:“如果这次不是美联储,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将为我们带来下一场牛市所需的燃料。”他强调,一旦人民币贬值,投资者将寻求比特币等资产作为避险和对冲工具。
Hayes 借用了“Yahtzee”这一术语,象征市场剧烈波动所激发的机会。他回顾历史指出:“2013年和2015年人民币贬值时,加密资产市场明显受益。2025年同样可能重演这一幕。”
Bybit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周必得(Ben Zhou)也表达了相似观点,认为中国或将压低人民币汇率以对冲美方加税压力,而这种贬值趋势,历来都有利于比特币市场的上涨。
历史印证:人民币贬值与比特币上涨的关联性
尽管人民币汇率与比特币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线性因果关系,但历史上多次汇率异动均伴随比特币价格的同步波动:
- 2015年8月,中国人民币单日贬值近2%,创下当时历史最大跌幅。这一时期比特币交易活跃度显著上升;
- 2019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关键心理关口 7:1,当月比特币价格在短短一周内上涨超过20%。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Grayscale 彼时指出,资本可能通过比特币规避外汇风险与资本限制;
- 2022年至今,人民币持续走弱,市场对跨境资本流动工具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
这些迹象表明,在人民币贬值周期中,比特币常被视作资本避险与财富对冲的重要通道。
去中心化资产:规避资本管制与金融不确定性的工具
中国长期以来实施严格的资本外流监管,使得高净值人群在进行财富全球化配置时面临较高障碍。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因其去中心化、流动性高、转移便捷等特性,成为部分资金绕开传统通道的重要选择。
此外,随着货币持续贬值,公众对央行政策与金融治理的信心也可能动摇,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强了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系统的关注度。
地缘博弈升级:中美关税对抗或引发金融结构性转移
4月7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表示将考虑对中国“全面性加征关税”,激起中方强烈反应。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击称,“中方将坚决反制,捍卫国家利益,战斗到底。”
这场可能升级为系统性对抗的经贸博弈,不仅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也势必影响全球资本配置逻辑。若中国选择通过货币工具(如贬值人民币)应对贸易冲击,则市场将重新审视加密资产在动荡中的配置价值。
加密市场或迎政策驱动型“东风”
综合 Hayes 与 Zhou 的观点可以看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已不再只是商品层面的竞争,更可能在金融与货币层面延伸出新的战略较量。
一方面,人民币走弱将引发避险情绪高涨,加密市场或迎来“流动性东风”;另一方面,面对美元霸权与传统金融体系的限制,更多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可能加速探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主权资产。
结语
如果说美联储的宽松是上一轮牛市的起点,那么 Arthur Hayes 口中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可能在下一轮周期中扮演类似角色。随着全球货币战风险加剧、信任危机频发,加密资产正逐步从“投机品”转变为跨境资金的避险港与流动性出口。2025年的市场,或许真的如 Hayes 所说,“又到了投出骰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