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市场,MANTRA(OM)曾凭借RWA赛道的东风以及暴力拉盘策略一度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价格崩盘不仅让MANTRA面临市场波动的考验,更揭露了该项目背后错综复杂的操控问题。信任危机、治理难题以及操纵行为的暴露,使得这一崩盘事件成为了加密市场中的重大丑闻。
OM百亿市值崩塌背后的风暴
4月14日凌晨,MANTRA代币OM突然发生剧烈下跌。据CoinGecko数据,OM在24小时内暴跌89.2%,直接导致市值暴跌至百亿市值的破碎。这一闪崩事件令市场震惊,且不同方面的责任归属问题纷纷浮现。
MANTRA官方首先解释称,暴跌并非由团队、MANTRA Chain协会或核心投资人抛售代币引起。官方表示,代币依然处于锁定状态,且按照归属期和代币经济学进行约束,并警告用户防范诈骗信息。然而,官方并未排除可能的市场操控或交易所疏忽因素。MANTRA称暴跌发生在流动性较低的时段,可能是由于交易所的失误或者市场操纵所致。
交易所与投资人各执一词
币安随后发布声明,确认OM的剧烈波动与“跨交易所清算”相关,且自去年10月以来,已采取多项风控措施,以应对OM的极端波动。币安指出,自今年1月起,已在其现货交易页面增加OM代币的风险警告。OKX则对外表示,OM代币的经济模型自2024年10月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自3月初以来,多个交易所出现了类似的操作模式,导致风险敞口加大。
尽管各大交易所进行了回应,指责的焦点仍然指向OM代币的内部操控。链上数据也揭示了一些疑似操控行为,监测数据显示,多个钱包在OM暴跌前的几天内,将大量OM代币转入了OKX,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投资机构与MANTRA回应
投资机构Shorooq Partners与MANTRA战略合作方Laser Digital也就此事件作出了回应。Shorooq Partners在声明中强调,暴跌并非由黑客攻击或团队抛售引起,而是由于大规模强制清算所致,且在低流动性时段引发了恐慌性抛售。而Laser Digital则否认与OM价格暴跌有任何关联,声称其代币仍处于锁定期,没有任何意图施加压力破坏项目稳定性。
然而,透明度的缺失与各方声明的相互矛盾,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代币经济模型与市场操控
此次OM暴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或许与MANTRA近期对代币经济模型的调整密切相关。MANTRA团队决定废弃原有的ERC-20 OM代币,转而在MANTRA Chain上创建OM代币,并将供应量从8.888亿枚增至17.777亿枚,同时引入3%的年通胀率以激励质押。此举虽然旨在支持生态增长,但增加的流通量与通胀机制却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尽管MANTRA官方表示,代币经济的调整是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发展,但这一决定却令市场充满疑虑。根据加密分析师Mosi的披露,MANTRA团队实际上控制了OM代币90%的流通量,且真实的市场流通量仅占完全稀释估值(FDV)的5%。这种高度控盘的策略,导致市场流动性脆弱,筹码集中,最终成为崩盘的导火索。
RWA叙事与资本操控
MANTRA的暴涨不仅仅得益于市场炒作,其背后与RWA赛道的强力联动不无关系。MANTRA宣布了多个涉及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项目,包括与阿联酋DAMAC Group的合作,以及计划代币化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这些举措使得OM代币在资本市场中被赋予了巨大的估值预期,进而推动了代币价格的暴涨。
然而,RWA赛道的热潮并非没有风险。MANTRA在资本运作上频繁的变动,以及背后资本力量的介入,使得这一项目在持续的市场推手和资本压力下形成了严重的控盘局面。MANTRA的暴涨背后,藏着深深的资本操控与叙事陷阱。
从早期争议到现在的崩盘
MANTRA的前身MANTRA DAO曾因涉及身份造假、诈骗历史等争议遭遇重大信任危机。创始人Calvin Ng与在线博彩网站21Pink的关联,以及MANTRA DAO早期未能实现技术落地的问题,都令该项目备受质疑。2022年,MANTRA DAO因内部治理问题陷入诉讼风波,RioDeFi指控其资产挪用并控制项目治理。这一案件最终被香港法院受理,并成为全球首例针对DAO所有权和治理的司法审查。
尽管MANTRA在此后宣布重组并更名为MANTRA,并通过与中东资本的合作尝试摆脱过去的阴影,但其背后的操控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如今,MANTRA因OM代币的崩盘再次成为焦点,早期的争议、市场操控以及资本力量的幕后推手共同构成了这场悲剧的多重注脚。
结语
MANTRA的崩盘不仅仅是一场加密市场的价格波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揭示了加密项目背后操控、代币经济模型和资本博弈的复杂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市场中保护自己的利益,成为了亟待思考的问题。此次事件或许只是加密市场动荡的一个缩影,但它提醒我们,任何项目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