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曾一度搅动市场,导致Circle的IPO计划面临推迟,但其在稳定币行业的迅速扩展却让人惊叹。Circle在支付网络、银行牌照申请以及与机构的合作方面积极布局,逐步缩小了与Tether在市场份额上的差距。据数据显示,USDC的发行方已经将与Tether之间的差距从50个百分点缩小到仅35个百分点。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USDC的快速增长与市场份额缩小差距
2. Circle的支付网络如何替代传统跨境支付系统
3. 加密公司为何纷纷争夺银行牌照
4. 传统银行对稳定币市场的反击策略
稳定币竞争的核心意义
稳定币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除了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背后还有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和传统金融巨头的入场意图。随着欧洲及全球市场的监管明确化,传统银行也在筹备发行稳定币,从而挑战目前Tether和Circle的双寡头市场格局。
Fireblocks支付高级副总裁Ran Goldi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将看到银行发行稳定币,因为它们符合MiCA的要求,到2025年你可能会看到50多种新稳定币。”这意味着,未来稳定币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加密领域,还将涉及到传统金融的全面入场。
根据渣打银行的报告,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是当前23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的十倍。随着这一市场的迅速膨胀,Circle显然在多个方向积极部署,试图在此关键时刻巩固其市场地位。
USDC的崛起与Tether的市场份额下降
截至2025年4月,USDC的市值已经突破600亿美元,相较年初的440亿美元增长了约40%。与之相比,Tether的USDT市值增长仅为8%。尽管Tether的市值几乎是USDC的2.5倍,但其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Circle的市场份额则上升了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USDC在受监管机构和DeFi协议中逐渐获得青睐。特别是在欧洲市场,USDC的合规性使其在27个欧盟国家的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Tether则未能在这一市场获得类似的监管许可。
Circle 的支付网络与跨境支付的未来
Circle推出的支付网络(Circle Payments Network, CPN)旨在通过稳定币作为桥梁,打破传统跨境支付系统的局限。传统的银行结算系统因其较慢的处理速度和高昂的费用,一直未能满足全球用户对即时和低成本支付的需求。而Circle的替代方案则承诺全天候的即时转账,极大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
Circle与20多家设计合作伙伴的合作,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高流量汇款通道的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支付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地位。Circle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稳定币发行商,更是要成为全球支付网络的建设者,未来或许能够与传统支付巨头如Mastercard和Visa展开竞争。
申请银行牌照:Circle的长远布局
除了推出支付网络外,Circle还计划申请美国银行牌照,以便能够像传统银行一样运营。这一举措是对不断演化的美国稳定币监管环境的响应,同时也为Circle提供了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的机会。一旦获得银行牌照,Circle将能够通过直接接入美联储主账户,进一步加强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地位。
尽管这一过程涉及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合规要求,但银行牌照带来的长期回报也非常可观。这不仅能为Circle提供类似传统银行的功能,还能帮助其更好地融入金融体系。
结语:Circle的未来展望
Circle的多管齐下战略不仅是为了在IPO前做好市场定位,更是为了在加密与传统金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完善的支付网络、雄心勃勃的银行牌照申请以及监管合规性,Circle正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护城河。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汇款通道的深耕上,Circle正在悄然布局,力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比之下,Tether尽管拥有庞大的市值,但其无法在合规性和基础设施上与Circle竞争。因此,Circle的战略不仅注重市场份额的扩展,更将着眼于基础设施、监管地位和机构整合,构建出一个区别于Tether的完全不同的竞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