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交易平台竞逐新格局 谁在沉沦 谁在逆袭

一、链上交易平台的进化路径:从基础交易工具到全栈资产发现与执行枢纽

 

以 Pump.fun 为代表的链上资产发行工具的爆发,标志着链上交易进入了一个以速度与参与门槛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时代。Pump.fun 极大简化了在 Solana 上新币种的部署流程,掀起了一场 Meme 币创建的工业化浪潮。随后,类似工具迅速扩展至 Base、BNB Chain 等其他主流网络,使得链上资产发布门槛迅速降低,推动了用户对“抢早期”交易机会的强烈需求。

 

这一趋势催生出链上交易产品的三阶段演进:

 

1. 第一阶段:DEX 与聚合器时代

 

用户直接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或其聚合平台完成买卖,流程透明但效率较低。

 

2. 第二阶段:Telegram Bot 崛起

 

借助 Telegram 的高效交互机制,交易机器人成为 Degen 玩家首选工具,强调速度优先与自动执行。

 

3. 第三阶段:All-in-One 链上交易平台兴起

 

综合交易执行、链上数据分析、社交情绪监测与热点识别于一体,兼顾效率与智能决策。

 

这三类工具的本质区别在于用户体验与交易效率的取舍。Telegram Bot 仍是速度最快的执行工具,尤其适合重度用户和投机者;而链上交易平台则更注重综合性服务能力与用户易用性,逐渐向更广泛的市场用户下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平台并不取代 DEX 的底层功能,它们通过服务器代理签名、Gas 贿赂等手段提高成交效率,但所有资产流动性最终仍需依托 DEX。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 Telegram Bot 或链上平台交易时,需支付两重费用:DEX 的 LP + 协议费用,以及平台本身的约 1% 服务费。

 

平台方自然更偏好那些生命周期短但交易频繁的新资产。持续不断的新 Meme 币上新,反而比少数长期运行的大币种为平台带来更高收益。

 

二、流量迁徙与用户行为:链上交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2024 年 1 月,由特朗普及其夫人“官方授权”的 Meme 币 $TRUMP 与 $MELANIA 引发全球链上投机狂潮,链上交易平台日交易量接连破纪录,其中 1 月 20 日更是达到 17.3 亿美元。然而这场盛宴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获利盘的大规模退出、模仿项目的泛滥,市场迅速进入退潮期,日交易量较高点缩水约 90%。

 

这场分水岭后,市场重回存量竞争状态。原本主导交易量的 Photon、BullX 与 GMGN 面对 Moonshot 等新兴平台的冲击纷纷失守。Moonshot 借助法币入金通道在 $TRUMP 热潮中短暂实现流量反超,但资金流速滞后,热度回落后优势也随之减弱。

 

与此同时,Axiom 等新平台通过积分机制、视频推广和空投活动迅速崛起,在两个月内攫取了高达 50% 的市场份额。但这种增长更多依赖于“吸血鬼攻击”,平台虽然活跃地址数攀升,却也存在显著的刷量迹象,其单地址平均交易金额甚至是 Photon 的两倍。

 

从用户活跃度来看,尽管交易量整体下滑,但如 GMGN、BullX、Photon 等老牌平台,依然维持每日约 2 万活跃地址,并未依赖积分或空投。这种不靠激励、仍保持用户活跃的能力,表明链上交易平台已逐渐建立出自身的产品市场契合度(PMF)。

 

Moonshot 在热潮中创下 16 万+ 日活用户的纪录,堪称链上世界历史级别的增长奇迹。但圈外用户易受事件驱动、粘性不高,平台想要持续留存此类用户,势必要推进专业版产品的落地。

 

三、链上平台之争的胜负手:产品打磨、策略组合与用户画像

 

链上交易平台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谁能提供基础交易服务”演变为“谁能构建综合性的用户旅程闭环”。不同平台通过对交易时间分布、用户群体定位、产品功能深度与运营策略的差异化塑造,正在形成各自的护城河。

 

时间区间上的差异,反映出地理用户画像的分化:

 

- GMGN 的交易高峰在 UTC+8 晚 22:00 至 00:00,说明其用户偏向亚洲。

 

- Axiom 与 Photon 的活跃时间集中于次日凌晨 2:00 至 5:00,更贴近欧美市场。

 

这种时间区间的分化不仅决定了平台内容调性和交互节奏,也间接影响了平台在内容传播、社群运营上的语言选择与推广路径。

 

四、平台深度剖析:各自的逻辑与难题

 

Moonshot:链上“信用卡入口”的探索者

 

Moonshot 最大的创新是实现了无需私钥、通过 Email 注册,并支持 Apple Pay、银行卡入金,极大降低了普通用户进入链上的门槛。这种设计避开了 Coinbase 对链上资产上架的迟缓和传统 CEX 的地域限制,捕捉了“非典型加密用户”的空白需求。

 

然而其核心优势——法币入口——并非不可复制。当竞争对手纷纷接入类似功能后,Moonshot 若无法尽快推出 Pro 版本,将难以满足已成长为专业玩家的用户的需求。

 

GMGN:用数据构建专业壁垒的链上终端

 

GMGN 强调数据密度与交易分析,推出蓝筹指数、KOL 地址动态追踪、跑路概率评估等专业指标。其开放的 API 接口还允许高频交易用户搭建自定义脚本,大大增强了平台的可编程性与粘性。

 

但问题在于,产品功能越专业、信息越密集,对初学者的门槛也越高。这种“专业即门槛”的悖论,限制了其用户扩展的上限。此外,Telegram Bot 的密集使用与私钥托管问题仍是潜在安全隐患。

 

Axiom:积分驱动下的流量机器

 

Axiom 是典型的“空投驱动增长”代表,其短时间内用户数量激增,交易量占据半壁江山。但积分模式激励下的行为具有高刷量风险,真实交易深度和用户留存仍待验证。

 

不过 Axiom 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通过空投进行冷启动后,迅速转向功能丰富、体验流畅的专业平台,从而实现用户留存与转化。

 

五、结语:链上交易平台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链上交易平台并非流动性提供者,而是交易效率与认知门槛的压缩器。在高速上新与资产生命周期短促的链上环境中,谁能更好地服务资产发现、决策分析与快速交易执行,谁就能率先吸引到新资金、新用户。

 

在未来,平台之间的比拼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核心能力:

 

- 交易路径优化与费用压缩

 

- 数据能力整合与情报前置

 

- 用户体验简化与入口友好

 

- 产品模块化与自动化程度提升

 

这是一个技术与产品之间的拉锯战,也是一场围绕认知边界与用户行为的博弈。链上交易的世界,从未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