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less 推出去中心化智能协议 打造创作者主导的 AI 生态网络

2025年4月28日,在迪拜 TOKEN2049 的 The Scaling DeAI 峰会上,Endless Web3 创世云的联席总裁熊榆正式发布了《Endless AI 白皮书》,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技术构想:构建一个由创作者主导、由 AI 赋能、由区块链保障的新型智能生态系统。这一白皮书不仅描绘了 AI 与 Web3 融合的技术路线图,也揭示了未来数字内容产业从中心化剥削走向去中心化协同的根本转变。

 

Endless 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智能协议,它试图打通当前仍彼此割裂的 Web2 与 Web3 世界,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 AI 工具集与区块链底层服务,同时为普通用户打造无需门槛的 Web3 交互体验。依托以 Move 语言开发的可拓展公链架构,Endless 集成了多样化的 AI 模型调用接口、数据访问插件与智能合约模组,从而使开发者能够更快速地构建和部署面向创作者的去中心化 AI 应用。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 Endless 所推动的“链上学习+AI代理+去中心化激励”的总体架构。在 Endless 设想中,AI 模型不再局限于封闭训练场景,而可以持续性地访问链上数据,诸如交易历史、NFT 市场动态或 DAO 投票行为,并将其作为实时学习反馈来源。这种开放数据流的结构,让模型能在实际交互中不断优化其推理与生成能力。而数据本身则由用户控制,采用 IPFS 和零知识加密进行存储与访问,实现了隐私保护与合规性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经济激励层面,Endless 构建了一个名为 EDS 的原生代币系统,基于“有用工作量证明”(PoUW)机制,对模型训练者、数据提供者、节点运营者等关键角色给予精准奖励。不同于比特币式的能源消耗挖矿机制,PoUW 更强调智能计算与数据服务的价值导向,以此培育一个可持续、透明、人人可参与的 AI 创作激励机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Endless 对数字创作权的系统性回应。在 AI 作品逐渐融入日常内容生产的今天,传统的 IP 保护机制已显落后。Endless 提供了一套全链路的 IP 管理工具,支持用户一键生成版权确认信息,并将创作过程及作品本体铸造成可验证、可追溯、带自动分润逻辑的 NFT。更进一步,借助智能合约,Endless 能够实现无需第三方平台的版税支付、剽窃检测与内容流通管理,大幅降低内容经济的中介成本,为创作者提供更大控制力。

 

从治理与协作的角度看,Endless 以 Agentic AI 架构为核心突破口,引入自主智能代理系统。这些代理在链上运行、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可依据实时数据执行自动任务,例如调度 DeFi 策略、生成内容、参与多代理协作决策等。通过加权可验证随机函数(wVRF),多个代理可以组成自治网络,完成如资产再平衡、内容审核、社群投票等复杂任务,而无需依赖中心化协调者。同时,KZG 和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工具确保这些过程在保密性与可验证性之间取得平衡,特别适用于金融与医疗等高敏感领域。

 

这一架构催生了大量实际应用可能。例如,在去中心化金融中,AI 代理可组成套利群体,自动识别市场低效并发起交易;在 Web3 游戏或社交网络中,智能代理可负责内容生成、用户行为分析与生态管理;而在未来的 AI DAO 中,代理甚至可能扮演具有治理权重的成员角色,推动一种机器+人类共治的全新组织形式。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Endless 的愿景不仅是一次底层协议的技术革新,更是一场范式转移的社会实验。它挑战了当下由少数平台主导的数据与价值分配结构,提出了一种更开放、更公平、更以创作者为中心的 AI 经济模型。其核心命题是:如何让 AI 成为赋权而非剥削的工具,让创作者不再沦为算法的素材提供者,而成为价值与规则的共建者。

 

未来,Endless 计划进一步开放其开发工具链和插件生态,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研究人员与内容创作者共同参与构建。这不仅是对 Web3 原则的践行,也是在为 AI 发展提供一个更值得信任、更符合公共利益导向的演化路径。正如该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只有通过去中心化协作与可验证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赋权与价值回归。

 

在 AI 日益渗透人类表达与创作的时代,Endless 提出的技术路线与制度设想,无疑为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一个属于每个创作者、受益于每段数据、可持续增长的 AI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