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高调施压正在反噬他自己的降息期待

美联储降息难产,并不是因为经济数据不支持,而是因为一个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正日益放大:特朗普自己。

 

这位前总统、现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频频用火药味十足的言论攻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从“蠢材”到“美国经济的敌人”,特朗普从未掩饰他对鲍威尔的厌恶。这种持续不断的施压,不仅未能促使美联储采取他希望的政策动作,反而让降息这一步更难实现。原因非常直接——任何在特朗普攻击声中做出的政策调整,都会被市场视为对政治干预的妥协。

 

一个“多嘴总统”造成的反作用力

 

在美联储最看重的“独立性”原则面前,特朗普的言论反而成为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理由。即便联储内部有人有意讨论降息的可能性,这种外部压力也迫使他们三思。对鲍威尔来说,屈从于总统候选人的舆论轰炸,等于亲手破坏自己所捍卫的机构声誉。一旦市场认为美联储受政治摆布,美国国债的“无风险资产”地位将不复存在。

 

事实上,市场早已有所反应。就在不久前,一则关于“特朗普若当选后将立即解雇鲍威尔”的传闻,就足以让债券市场短暂动荡。这说明,即使只是一种政治姿态,也能触动金融系统的神经。投资者一旦嗅到央行独立性的动摇,资金流动和风险定价机制将受到严重干扰。

 

市场已经押注降息推迟

 

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和债券收益率曲线来看,市场已不再押注6月降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预期,美联储至少要到7月,甚至更晚,才可能下调利率,且降幅极有可能仅为25个基点。这与几个月前动辄预期三次降息、累计75-100基点的乐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

 

换句话说,特朗普越是高调批评美联储,降息反而越不可能。这不是鲍威尔的意气之争,而是一种对金融市场稳定的战略防守。

 

经济数据配合了特朗普的愿望,但“方法错了”

 

讽刺的是,近期部分经济指标的确在朝着利好降息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胀预期明显下降,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从2月的2.6%以上回落至2.33%。这本应为美联储提供政策空间。

 

但问题在于,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本人的另一个激进举措——宣布对全球多个经济体重新施加高额关税。贸易政策的强烈不确定性,正打击企业投资信心和制造业复苏势头。亚特兰大联储对第二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在几天内从2.4%腰斩至1.1%,制造业连续两个月萎缩。这种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虽然可能“倒逼”通胀缓和,却也让经济复苏变得摇摇欲坠。

 

债券市场仍未真正放心

 

在这种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扰动下,债券市场始终未能稳定下来。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维持在4.33%左右,与之紧密挂钩的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更是高达6.76%,相比去年夏天仍明显偏高。

 

这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巨大打击。高利率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陷入“房贷困境”——他们手中的3%或4%低利率贷款成为锁链,使得他们不愿意搬迁或换房。摩根大通分析师就指出,只有当30年期贷款利率回落至5%以下,房地产市场才可能真正解冻。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必须降至2.6%左右。这几乎是不可能在一个政治喧嚣、市场信心动摇的环境中实现的。

 

特朗普的最佳策略:保持沉默

 

如果特朗普真心希望利率下降、房地产回暖、美国经济加速恢复,他其实最应该做的是:闭嘴。他越是攻击美联储、干扰鲍威尔的政策空间,美联储就越必须通过“维持利率”来表明自己的独立性,从而陷入反逻辑循环。

 

更重要的是,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即将进入最后一年之际,特朗普公开表态将“换掉鲍威尔”的计划,也令投资者担忧其后续可能任命更亲政治、缺乏独立性的继任者。这种预期使长期资金更加谨慎,甚至开始将资金从美国国债中撤出,转向更为“规则清晰”的市场。

 

结语

 

特朗普本意是通过施压美联储来实现低利率、刺激经济和房地产,从而为竞选加分;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他的每一句攻击性言论都在把美联储推向高利率的防御姿态,也在削弱美国金融市场的制度信用。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