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最新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坚持维持现行利率水平不变,并由主席鲍威尔亲自强调“不急于降息”,这无疑再次驳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呼吁放松货币政策的施压。尽管特朗普频繁发出降息信号,联储却选择稳健观望,显示出在经济数据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更倾向于维护政策独立性,而不是服务于短期政治利益。
这一局势不仅揭示出货币政策与行政政策之间的紧张,也凸显出美国在面对通胀风险、劳动力市场变化及全球贸易格局动荡时所面临的多重困局。
美联储再度按兵不动 市场早有预期
美国东部时间5月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维持在4.25%至4.5%不变。这是自今年初以来的第三次会议决议保持利率稳定,自2024年9月以来,美联储暂停了此前持续降息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的决议得到了所有FOMC委员的一致通过,相较上次会议中出现的少数反对声音,反映出联储内部共识趋于稳固。美联储声明指出,经济虽然仍具韧性,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特别是“失业率上升与通胀同时走高”的风险日益受到关注。
市场对此早有预期。根据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交易员在会议前对本次利率维持不变的概率预测高达95%以上,同时对6月继续观望的预期也超过七成。联邦基金期货数据显示,市场目前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三次25个基点的降息,但这需要建立在通胀回落和经济放缓的实质证据之上。
鲍威尔明确拒绝政治干预 重申数据导向
在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达了对经济整体状况的相对乐观评价,强调“经济活动依然稳健”,劳动力市场虽有边际走弱,但仍接近充分就业状态。
然而,他也指出,美国经济正面临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通胀与增长放缓的双重风险。特别是特朗普计划上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被视为可能推高通胀预期并削弱消费能力的重要变量。
面对特朗普施加的政治压力,鲍威尔态度坚定。他表示,美联储从不依据政治压力作出决策,也未曾主动寻求与任何总统会面。他强调,联储仅基于经济数据、宏观前景与风险平衡来决定政策路径,“我们始终关注的是就业最大化与物价稳定。”
被问及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时,鲍威尔表示,“我们需要在失业风险与通胀风险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他承认,当前尚无法判断哪一风险更严重,但已足以推迟降息。
对于关税问题,鲍威尔进一步指出,若关税政策全面实施,并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将可能削弱经济增长动能,并增加通胀上行压力,“这种环境下,美联储将更加难以达成双重目标。”
特朗普转向行政手段 市场短线反弹但风险犹存
尽管美联储无意配合白宫意图降息,特朗普却另辟蹊径,通过行政手段刺激市场。在会后不久,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撤销拜登时期针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新规,旨在缓解对半导体企业的压力并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此举迅速引发市场反应,半导体板块大幅拉升,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逾2%,英伟达尾盘涨超3%,芯片相关资产普遍走强。消息同时带动主要股指扭转盘中跌势,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收盘上涨,结束此前两日连跌局面。
然而,这种短期利好并未打消市场对宏观政策分裂的担忧。美联储按兵不动的决定表明其对滞胀风险的警惕仍在升温,而特朗普政府通过干预监管政策寻求对冲市场负面情绪,则暴露出其对选情压力的敏感反应。
科技板块内部走势分化也显示出投资者情绪的复杂性。谷歌股价因搜索引擎领域面临苹果AI重构挑战大跌逾7%,而苹果自身也一度走低。整体来看,美股虽收涨,但风险因素并未出清。
美联储与白宫分歧加剧 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
本轮博弈的实质,是美国货币政策与行政政策的路径分歧。在全球通胀缓解尚不稳定、地缘冲突未解、供应链持续重构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意图通过降息与贸易放松提振市场与经济,然而,美联储更关注长期风险与政策公信力,拒绝为短期政治目标让步。
这一分歧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演化,尤其是在特朗普试图推动更激进的财政与贸易政策,甚至重启“关税施压”策略的前提下,可能引发市场对美国宏观政策连续性的质疑。
美联储的独立性,长期以来是全球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石。当前这一基石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语
美联储在维护政策独立性上的强硬态度,既是对市场的稳定信号,也是对行政干预的间接回应。然而,如果经济数据在未来几个月显著恶化,政策方向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和政治周期博弈,美国的宏观调控正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高风险路径上。
美联储的冷静与特朗普的激进,两者之间的博弈,将在未来数月内进一步决定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