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加密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并购正在取代融资,成为企业成长、扩张和生存的主要路径。
2025年,加密货币行业发生了一桩标志性的并购交易:Coinbase以29亿美元收购衍生品交易平台Deribit,成为该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事件。这不仅是交易规模的跃升,更代表着加密企业从“扩张即增长”的时代,转向资源整合、协同效应驱动的新阶段。
这一趋势并不新鲜。在传统科技行业,谷歌至今已完成超过260起并购,Meta(原Facebook)亦收购了超百家公司。谷歌地图、YouTube、Instagram、WhatsApp等如今耳熟能详的产品,几乎都诞生于并购后的再开发或重塑。并购不仅能买到产品,还能买到用户、渠道和技术路径,这种路径依赖也开始深刻影响加密市场的资本战略。
并购为何成为当前的主旋律?
1. 风险投资退潮后的必然选择
自2021年牛市顶点以来,加密风险投资市场大幅降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月度风投流入金额从巅峰时的230亿美元萎缩至不足60亿美元,融资轮数从941轮骤降至182轮。加密初创项目融资难度显著上升,投资者态度更加保守,估值回到2020年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资本成本因全球高利率周期而显著上升,二级市场表现惨淡也压低了代币项目的预期回报。一个项目若没有清晰的收入模式、稳定的用户群和可见的PMF(产品市场契合度),就难以获得后续融资。
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依赖融资推进扩张变得不可持续。相反,收购成熟资产、获取现成资源、整合已有用户和技术,反而是一种更具性价比的增长方式。
2. 并购的三重价值:人才、技术与分销
许多加密企业已意识到,自建产品不仅耗时耗钱,还可能错过窗口期。并购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解决了单纯融资无法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
人才获取:区块链开发者高度稀缺,尤其在衍生品协议、安全审计、跨链互操作性等专业领域,组建一支成熟团队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极为高昂。并购现成团队能迅速填补人才缺口。
用户增长:相比从零开始获取用户并建立信任,收购一个已有品牌和用户基础的产品更为高效。
技术整合:很多并购目标拥有独特的技术组件或基础设施,如合规支付渠道、多链部署方案或成熟撮合引擎。通过整合,可以让平台拓展功能边界,走向多元化。
例如,Ripple收购Hidden Road就是为了快速获取主经纪商牌照与多资产清算能力,从而打开机构用户分销通道;而Kraken收购NinjaTrader,则意在补齐其期货产品线,进一步增强合规衍生品交易能力。
是“买现成”还是“自己建”?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效率”与“控制”的权衡。自建意味着自主权更高,但周期长、失败率高,尤其在人才、监管和市场壁垒都高的加密行业中,自建失败的代价可能是整个战略节奏的延误。
一个经典案例是Stripe在非洲市场的布局。它并未选择自建本地支付网络,而是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尼日利亚支付公司Paystack。因为后者已经打通了本地监管流程、商户入驻体系和银行接入系统。这种“加速进入”的路径,几乎复制了今日Coinbase、Ripple等加密平台对不同地区牌照与产品的收购逻辑。
因此,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监管复杂的现实约束下,“买”往往是更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在企业急于进入某一新市场或补足某一关键能力的时候。
并购窗口为何“此时此刻”打开?
2025年的并购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下的结果:
1. 宏观利率高企:融资难度上升,资本更加注重效率和风险控制。
2. 加密用户增速放缓:自然增长成本上升,倒逼企业转向“收购用户”。
3. 监管加速落地:合规门槛提高,激励企业收购拥有牌照的目标。
4. 代币激励衰退:空投和流动性激励不再像牛市时期那样有效,增长驱动力转向“真实收入”。
5. 市场过度碎片化:数千种代币竞争同一批流动性,头部项目收购尾部协议成为整合趋势。
如果说2021年以前的并购多带有“机会主义”色彩,那么2025年的并购则更多体现为“战略性重组”。加密行业已不再是早期的蛮荒地,而是一片逐渐规范化、专业化、资本效率驱动的生态。
从传统并购周期看加密行业的新阶段
传统金融行业曾经历5次并购浪潮,从早期的垂直整合到后期的协同与多元化。我们在加密行业也看到类似演化路径:
第一阶段:协议基础设施收购,目标是技术能力与团队整合。
第二阶段:用户产品线收购,目标是弥补产品空白、拓展用户。
第三阶段:合规与分销收购,目标是获取地区牌照与机构渠道。
第四阶段(正在发生):整合流动性、巩固市场份额,走向平台化。
Coinbase的并购Deribit、Kraken的并购NinjaTrader、Ripple的整合策略,都是在从单一产品公司转型为多元化平台时的关键节点。就像当年谷歌收购YouTube、Meta收购Instagram一样,加密巨头也开始用资本杠杆构建护城河。
新周期下的创始人抉择
对于中小项目创始人而言,退出的窗口期正在打开。以下几个情形值得考虑:
风险投资断供,项目缺乏资金支撑;
项目已有PMF,但缺乏分销渠道;
团队资源有限,难以应对监管或国际化;
面对竞争加剧,无法独立维持市场份额。
如果能在正确的时间选择被并购,创始团队不仅能实现个人回报,还能把项目送入更大的平台中继续发展。对于市场而言,这种良性整合也有助于降低冗余竞争、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成熟。
写在最后:并购将成为主旋律,而非插曲
过去,加密行业的增长往往是靠技术突破与资本浪潮驱动;未来,增长将更多来自组织能力、分销体系与资源整合。
并购不会终结创新,反而是将创新整合、放大和产业化的过程。当代币激励失灵、PMF难觅、资本收紧的时候,那些走得更远的公司,不是融资最多的,而是能把资源用到极致的。
这一次,并购将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贯穿整个周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