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突破10.6万美元背后:资本市场拥抱加密资产的新时代

2025年5月,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再度迎来关键拐点。比特币价格突破10.6万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周线收盘记录,在价格层面迈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企业行为、政策环境与ETF市场共同奏响“拥抱加密资产”的主旋律,标志着加密行业已不再是边缘资产的舞台,而正在成为全球资本结构中的正式一环。

 

加密资本市场进入全面开放期

 

VanEck旗下新推出的“链上经济ETF”(NODE)基金经理Matthew Sigel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加密股权的多元化”正在成为主流机构的核心策略。他强调,随着比特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以及美国监管态度日益宽松,包括SPAC、IPO、并购在内的一级市场融资渠道,正在全面向加密项目开放。

 

Sigel预计,“如果比特币价格持续稳定在高位,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资金将在未来几个月加速流入加密赛道。”他的判断并非孤立数据支撑——5月以来,多个并购事件、关键企业上市计划、以及ETF资本流入正逐步强化这一趋势。

 

比特币价格突破与企业股权联动效应增强

 

比特币虽未重回1月峰值10.9万美元,但10.6万美元的周收盘已代表资产进入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高位。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30,比特币价格徘徊在105,800美元左右。

 

资本市场的联动反应同样积极。例如,美国最大加密交易所Coinbase(COIN)股价在本周上涨2%,尽管同时面临SEC安全调查与系统漏洞问题,但其拟收购衍生品交易平台Deribit、成功入选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利好持续吸引买盘。

 

华尔街主流投行Oppenheimer和Cantor Fitzgerald纷纷重申对COIN的“买入”评级,认为市场对利空反应过度。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全球趋势适应报告也将Coinbase列为“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全球第五”,高于汇丰、瑞银等传统巨头,凸显代币化托管业务的资本吸引力。

 

ETF、二级市场与链上经济共同推动多元化配置

 

NODE ETF自上线以来持仓范围已达70支证券,远超其初步规划的30-60支范围,显示机构对加密概念股的高度兴趣。其核心配置包括COIN、Robinhood(已收购加拿大WonderFi)、Galaxy Digital(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Mercado Libre和MicroStrategy(MSTR)等“链上经济公司”。

 

Sigel表示:“我们希望构建一篮子与链上活动深度相关的股票组合,不仅限于交易所和托管平台,还包括数字资产支付、电商、区块链基础设施等边缘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MSTR在上周新增7390枚比特币,持仓总量达到576,230枚,持续强化其“准比特币主权财富基金”的地位。亚洲市场方面,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同样在七周内将BTC持仓几乎翻倍,最新公布购入1004枚比特币,总计达到7800枚。

 

DigiAsia等新兴公司也加入加密储备资产行列,其董事会已批准设立比特币国库储备并筹集1亿美元,旨在将BTC作为长期价值锚,并尝试基于其的收益策略。

 

资本市场的“比特币资产负债表公司”趋势正在成型

 

Sigel指出,目前许多“比特币资产负债表公司”尚处于初期阶段,市值规模小,尚不具备被大型机构配置的条件,但这种格局可能随时间演进而加速改变。他补充道:“如果市场动荡突然降临,将是对这些公司资本结构和商业模型的一次大考。”

 

这类公司包括MSTR、Metaplanet、DigiAsia等,正在将比特币从“投资标的”转化为“核心资产负债表工具”,这不仅重塑了企业财务结构,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估值范式。

 

比特币或将开启下一轮上涨周期

 

从技术层面看,比特币已连续11天稳定在10万美元之上,YouHodler市场主管Ruslan Lienkha表示,这种走势暗示市场正处于典型的盘整吸筹阶段,或为下一轮上涨做准备。他判断,“9万至11万美元”是当前BTC的关键支撑区间,即便出现短期回调,该区域仍将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比特币ETF继续获得巨额资金流入,仅昨日美国相关产品即吸引6.67亿美元净流入,显示机构资金对该资产长期趋势的信心仍然坚定。

 

结语:从投机到制度,比特币正被重新定价

 

2025年的5月不仅见证了价格新高,更见证了加密货币逐渐嵌入全球资本机制的历史性转折。比特币的价格突破不再是短期情绪的体现,而是制度性资金认可、政策边界扩张和企业行为重构的共同结果。未来,加密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少依赖价格波动本身,而更多依赖结构性资本的涌入与制度认同的稳固。换句话说,比特币正从一种“资产”变成一种“制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