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全球债券市场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长期利率持续上升,而短期利率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牛市变陡”(bull steepening)的收益率曲线结构,既颠覆了传统对市场走向的直觉判断,也引发了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央行政策反应机制以及全球资本定价逻辑的再思考。
一、表象之下:市场对长期利率攀升的误判
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5年3月底的4.38%上升至5月下旬的4.60%,加拿大和德国的长期国债也出现类似上扬。对这一趋势,市场普遍归因于财政赤字扩大、通胀预期升温、以及国债供给过剩。然而,历史经验和现实数据反复提醒我们:这种解释并不充分。
市场总是倾向于从“赤字恐慌”或“通胀阴影”寻找因果关系,但事实往往更复杂。例如,2023年和2024年市场曾将长期利率上行归咎于美国财政状况恶化,但经济增长未因此显著转弱,通胀反而逐步下行,最终证明这些担忧被市场情绪放大。
更重要的是,若真存在恶性通胀或融资危机,短期利率应会快速攀升以反映政策紧缩预期,但现实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97%仅微幅升至4.00%,表现极为稳定。类似结构也出现在加拿大与德国债市:10年期利率上扬,而2年期几乎纹丝不动,显示市场对短期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并不悲观,反而有“越久越不确定”的结构性溢价在扩张。
二、“牛市变陡”的成因:央行行为与市场定价逻辑的错位
1. 制度性通胀偏见:央行不敢再犯“暂时性通胀”的错误
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不是实际通胀数据,而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的“制度性反应”。过去三年,美联储及其他央行在“暂时性通胀”误判下错过政策调整窗口,如今对通胀反应明显前置。
在缺乏经济明显放缓信号的背景下,央行更倾向于“先紧再说”。以美联储为例,尽管2025年春季通胀压力较为温和,但因关税政策和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其对未来通胀路径迟迟不表态,令长期国债投资者要求更高溢价来补偿不确定性。
加拿大和英国的情况也类似。2025年5月,加拿大核心CPI同比上涨2.9%(高于预期2.7%),英国CPI同比增长2.3%(高于2.1%预期),虽然幅度有限,却足以让央行维持鹰派立场,进而推高远期利率曲线尾端。
2. 短期利率为何稳定:经济基本面与通胀路径不支持紧缩前景
与长期利率的敏感性不同,短期利率高度依赖经济基本面。当下,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企业消费与投资增速放缓。尽管2025年3月零售销售强劲增长4.0%,但人口普查局修订后发现,2022-2024年的消费者支出被系统性高估。
大型零售商如Target数据显示,门店客流量下滑,人均消费减少;企业营收预期连续下调。同时,美国BLS劳动力数据持续修正就业增量,2025年第一季度每月平均被下调6.5万个岗位,说明劳动力市场并非外表强劲。市场据此判断,短端利率无继续上行的理由,因而保持稳定。
三、全球同步性:不仅是美债,而是集体性曲线变陡
这一现象并非美债市场的特例。在加拿大,10年期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从2025年3月的35个基点扩大至5月的45个基点;在德国,这一差距更由50个基点扩大至60个基点。这种跨市场的一致性表明,全球债市正同步面临一种类似的结构性变化:央行行为模式趋于一致,而经济放缓压力未触发系统性宽松预期。
驱动这种变化的,是全球投资者对“政策路径不确定性”的共同溢价要求。他们预期央行在面对边际变量变化(如劳动力短缺、地缘摩擦、关税政策)时可能反应过度,因此对长期资产要求更高收益补偿。
四、历史的镜子:市场总是高估长期利率上升的“罪魁祸首”
长期利率的快速上升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多数情况下,其根源并非赤字或通胀:
1994-1995年:美联储大幅加息以对抗并不存在的通胀威胁,结果导致经济短暂动荡,收益率高点难以持续。
2000年:格林斯潘因泡沫经济“过热”加息,10年期收益率升至6.5%,不久泡沫破裂引发衰退。
2008年:能源价格暴涨导致央行过于谨慎,美联储短暂停止降息,但很快遭遇金融危机,不得不重启宽松。
每次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央行的“过度防守”或市场的“提前恐慌”常常导致长期利率虚高。当前的2025年,同样面临“对未来模糊性的反射性溢价”,而非经济本质的恶化。
五、市场策略:如何在牛市变陡中布局债券投资?
在当前曲线结构中,2年期国债因对经济基本面的高度敏感,成为对冲央行政策误差的重要工具。历史数据显示,在类似“牛市变陡”周期中,2年期债券的资本利得弹性明显优于10年期。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2年期收益率下降幅度远超10年期,给短端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
2025年的结构亦然:随着央行政策临近拐点,2年期利率可能先于长端下行。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期限错配的套利机会也逐渐浮现——如通过持有短期债券对冲久期风险,同时在远期利率掉期市场锁定更高长期回报。
六、结语:新结构下的全球债市逻辑
当前的收益率曲线结构反映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全球资本市场现实。长期利率的上行,并非简单通胀预期或赤字恐慌的映射,而是央行决策路径不确定性溢价的集中反应。短期利率的稳定,揭示出市场对经济基本面没有失控的判断。
投资者若能洞察这一逻辑转换,不仅可以规避误判带来的损失,更能在宏观曲线结构重塑的过程中,捕捉更精准的交易信号与资产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