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企业竞逐资本市场:Circle上市潮涌背后的港美股IPO热浪

2025年6月2日,美国稳定币巨头Circl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更新版S-1文件,宣告其IPO计划进入实质性冲刺阶段。最新披露显示,Circle计划募资金额由此前的1亿美元大幅提升至1.75亿美元,然而估值却从90亿美元下调至79亿美元,缩水幅度约达11%。同时,公司还计划增发更多股票,以满足市场流动性和资本需求。

 

这轮估值下调并非孤立事件,反映出当前宏观资本环境对加密企业估值的再定价压力。然而,募资金额的上调以及IPO节奏的提速也反映出传统资本市场对合规加密企业的高度关注。Circle的招股书披露,不仅其营收结构愈发清晰,客户结构也日趋机构化,这正是资本看重的关键逻辑。

 

与此同时,Circle并非唯一冲刺IPO的加密企业。在美国与香港两地,伴随监管利好政策的出台,加密企业扎堆IPO的潮流正在形成,正在从“监管灰区”转向“资本主场”。

 

Circle招股书解读:稳定币模式驶入机构化快车道

 

Circle作为USDC的发行主体,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稳定币运营商,市占率仅次于Tether。然而在合规性、机构合作以及透明度上,Circle的优势逐渐凸显。

 

根据其2025年6月更新版S-1招股文件,Circle的营收主要来自三部分:

 

1. USDC储备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Circle将其320亿美元的储备资金主要投资于短期美债与回购协议,年化收益约4.5%,此部分收入占总营收86%。

 

2. 交易与托管服务费:包括机构客户在发行与兑换稳定币时产生的费用,占比约9%。

 

3. 链上Gas费用分成:由开发者在与USDC智能合约交互中支付的手续费收入,占比5%。

 

Circle的机构客户数量在2024年同比增长82%,其中包括Visa、贝莱德(BlackRock)等传统金融巨头,这说明USDC正在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中,成为合规稳定币代表性产品。

 

在资金用途方面,Circle计划将募资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四大方向:

 

- 合规牌照申请(35%)

 

- 储备金补充(30%)

 

- 跨链协议开发(20%)

 

- 并购与战略投资(15%)

 

这表明其未来重点将在加强全球合规框架对接与技术基础设施优化,以应对更多国家与地区的监管变化。

 

然而,Circle也在文件中指出其所面临的主要政策风险,包括:

 

- 美国若将稳定币视为银行专属业务,Circle需在两年内取得银行牌照或关闭业务;

 

- 若亚洲市场(如香港、新加坡)要求本地化储备资产,其运营成本可能大幅上升。

 

政策东风吹拂:美港稳定币监管路径清晰化

 

Circle此次IPO被视为监管“破冰”后产业资本化的前哨战。其背后,正是美港两地监管政策的连续突破,为整个加密行业带来了制度红利。

 

美国:《GENIUS法案》与《支付稳定币法案》落地

 

- 5月19日,美国参议院以66票赞成通过了《GENIUS法案》的程序性投票,该法案明确禁止算法稳定币,为100%储备型稳定币模式开辟绿色通道。

 

- 6月1日,众议院正式通过《支付稳定币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持有银行或州级牌照,储备资产须为100%现金及国债。

 

这意味着Circle长期采用的全储备模式不仅合规无虞,反而被新法案“镀金”,进一步巩固其行业标准地位。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

 

- 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预示香港将在年内正式实施稳定币发行、托管与储备管理相关监管制度。

 

这使得香港迅速成为全球加密合规架构的重要实验田,为相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政策支撑。与此同时,港股加密概念股也迎来暴涨行情:BC科技集团三日涨超40%,众安在线涨近20%,光大控股一日内涨超20%。

 

IPO热潮席卷美港:加密企业竞逐资本化通道

 

Circle只是港美两地加密企业加速IPO浪潮中的一员。据已披露信息显示,多个头部项目正在同步进行上市准备。

 

香港市场:从持牌所到基础设施建设者

 

- OSL交易所:其母公司BC科技集团已在2025年4月提交拆分上市申请,目标募资3-5亿美元。

 

- HashKey Exchange:2025年5月秘密递表,拟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港交所挂牌。

 

- 筹备中的企业:包括做市商Amber Group、安全审计机构Certik等也正在酝酿IPO计划。

 

随着港交所对合规加密业务开放度提升,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更多加密企业密集申报,带动港股加密板块系统性重估。

 

美国市场:传统与新锐企业齐头并进

 

- Kraken交易所:已于2025年5月秘密递交F-1文件,计划在2026年Q1登陆纽交所。

 

- Chainalysis:链上数据分析龙头,于2025年5月向SEC更新招股书。

 

- Core Scientific:矿业巨头,在经历破产重组后,于2025年3月递交新版S-1文件,重返美股市场。

 

这些企业代表了从基础设施、数据服务到挖矿全产业链的加密经济体,纷纷向主流金融市场发起进军,标志着“加密产业商业化”正进入深水区。

 

加密企业IPO潮的三重意义

 

1. 资本化突破:通过上市融资,加密企业获得拓展全球业务、并购整合的关键资源。

 

2. 监管正名:上市意味着企业必须符合审计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促进行业透明化与标准化。

 

3. 传统金融融合: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加密企业与传统机构融合加速,如Circle与Visa、BlackRock等合作不断深化。

 

当前正是加密产业从“去中心化实验”向“制度内生长”的过渡期,Circle与其他冲刺IPO的企业代表着行业合规化、商业化的前沿趋势。

 

结语:资本市场迎来加密新时代

 

随着美国与香港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加密企业正步入传统资本市场大门。Circle的IPO不仅是一家公司上市的故事,更是一种产业趋势的象征。

 

它代表了监管清晰化、机构客户认可度提升以及资本市场接纳度增强的叠加结果。港美市场的合规通道一旦真正打通,一个全新的“加密-资本双循环体系”正在加速成型。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融资能力的升级,更意味着话语权、治理模式与资本效率的深层变革。

 

未来五年,加密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将愈发紧密,而Circle只是这个宏大战役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