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再出手 收购Privy加码加密支付 全面加速主流金融融合进程

2025年6月11日,全球领先的支付科技公司Stripe宣布收购加密钱包技术公司Privy。这是继今年2月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平台Bridge之后,Stripe在加密金融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短短数月之间连出两手,显示出这家传统支付巨头在加密融合战略上的坚定与迅速。

 

这起收购不仅具有技术整合意义,也标志着加密支付正在从边缘实验,转向主流金融核心。而Stripe,作为最具技术创新力与用户基础的全球支付平台之一,正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者。

 

从代码一行到全球支付巨头

 

Stripe诞生于2010年,由Patrick Collison与John Collison兄弟在硅谷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支持下创建。彼时,网络支付仍是复杂且技术门槛极高的流程。Collison兄弟精准抓住开发者对“简化支付”的需求,提出将复杂的支付体系封装成几行API代码的愿景。正是这个清晰的产品思路,使得Stripe迅速获得初创企业的青睐。

 

此后十余年,Stripe不断扩张业务边界,从最初的信用卡支付接口,逐步构建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财务操作系统”,涵盖订阅计费、风险控制、发卡服务、全球清算、合规审计等多个模块。它的客户从初创企业,扩展到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据公开数据,Stripe已在全球服务超过一百万企业客户,并在支持的支付方式、货币种类、地区范围上居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2021年,Stripe估值曾一度飙升至950亿美元,是当时全球最具价值的未上市科技公司之一。其背后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Y Combinator、Founders Fund、CapitalG、富达基金等一线机构,构建了强大资本后盾。

 

从试验到野心:加密领域的长期耕耘者

 

相比其他传统金融机构,Stripe进入加密支付的步伐可谓较早。早在2014年,其便成为首批支持比特币支付的主流支付平台之一,虽然该服务在2018年因扩展性问题暂停,但并未代表其放弃对加密技术的关注。

 

同年,Stripe还参与了Stellar基金会的早期投资,以300万美元购买Stellar代币,支持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力探索。2024年,随着稳定币市场逐渐规范化,Stripe重新启用加密支付通道,允许美国商户接受USDC作为支付方式,正式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其核心产品体系。

 

2025年初,其收购Bridge平台,标志着其在稳定币清算与管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而此次整合Privy,则进一步巩固其在用户端加密钱包体验上的技术优势。

 

Privy:连接Web2与Web3的“隐形桥梁”

 

Privy专注于构建“嵌入式非托管钱包”解决方案,其技术允许用户无需下载额外App、无需复杂的私钥管理,即可在熟悉的Web2平台(如电商网站、社交平台等)内直接创建并使用钱包。简言之,Privy让普通用户像使用邮箱登录一样便捷地开始Web3旅程。

 

这种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降低了加密支付的大众普及门槛。随着合规进程推进,主流用户对于钱包安全性、易用性的需求将愈加突出,而Privy正好填补了这一痛点。

 

与Bridge提供的稳定币发行和清算能力互为补充,两项收购让Stripe构建了从“加密资产发行、钱包持有、支付交互、法币结算”全链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三大能力融合:重塑加密支付基础设施

 

整合Privy之后,Stripe如今已具备加密支付领域的三大关键能力:

 

1. 底层资产发行与管理:通过Bridge接入稳定币生态,提供USDC等主流稳定币的发行、托管、跨链管理与清算能力;

 

2. 用户端钱包接入体验:依托Privy的嵌入式钱包技术,用户在熟悉的平台环境下即可使用非托管钱包进行交易,无需额外学习曲线;

 

3. 法币出入金与商户网络:Stripe原生的全球支付网络、合规架构与商户生态,为链上交易提供稳定、高效的法币支持,解决“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这一完整架构,不仅可为Web3原生项目服务,更为传统企业与平台提供无缝迁移到区块链支付的桥梁。

 

主流金融科技巨头正在“正面对接”加密世界

 

Stripe的两次加密收购,是科技金融巨头深度“主导加密”的典型缩影。不再满足于围绕加密外围提供支付工具或托管服务,这些巨头正试图占据整个生态链的核心位置——包括用户钱包入口、稳定币发行控制、甚至与区块链平台的直接合作。

 

类似的动作正在行业内频频上演:

 

- PayPal 自主发行稳定币PYUSD,并探索钱包与Web3平台集成;

 

- Visa 推出与Circle等合作的跨境结算项目,探索使用稳定币实现“T+0”清算;

 

- Mastercard 携手各大加密平台测试CBDC支付接口;

 

- Robinhood、Revolut 等新型金融平台则试图整合传统投资与链上资产的统一账户体验。

 

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加密支付的未来,可能不再掌握在加密原生项目手中,而是由具备庞大用户基础、技术能力、监管话语权的“传统新金融巨头”推动实现。

 

展望:加密支付走入主流,边界已模糊

 

Stripe加码加密支付,或许正如其2010年简化网页支付那般,开启另一次行业基础设施重塑。以更优体验、合规基础设施与全球清算能力为底层支撑,加密支付的“主流化”不再是遥远梦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最终,区块链支付的竞争,可能不再是币圈内部项目之间的技术比拼,而是“谁能将链上金融体验做到普通用户一键使用”,谁就将赢得下一代支付体系的控制权。而Stripe,正在这场新的“互联网金融战役”中率先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