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稳定币法案折射全球监管竞争新格局

美国强化稳定币政策意图凸显主导全球市场战略

 

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法案》,即《稳定币GENIUS法案》,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态度日渐清晰,显示出强烈的“技术中性”监管导向和“美元主导”战略目标。这一法案虽仍待众议院审议通过,但其主要精神已与此前的《Stablecoin法案》高度一致,预示美国政策路线短期内不会大幅偏移。

 

该法案不仅重申了支持加密技术创新的发展主线,更在关键条款中明确提出,要通过监管框架的设立来确保美元稳定币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确保稳定币发行者的本土化管理。这种“双主导”格局,即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锚定加之美国监管下的实体运营,为美国确立全球稳定币治理权提供了有力抓手。

 

从是否发展到如何发展 全球稳定币进入监管竞赛阶段

 

与以往“是否发展”稳定币的讨论不同,如今各国已普遍转向“如何科学推进”这一议题。过去一年,英国、澳大利亚、韩国、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陆续出台立法草案或监管指引,欧盟则通过了具有标志性的《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全球已进入围绕稳定币的规则制定竞争期。

 

在这一背景下,《稳定币GENIUS法案》的通过不仅是美国加密监管框架的一次升级,更标志着美元主导下的新型货币竞争形态正在形成。通过法律赋权,美国计划引导全球资本、交易和支付体系围绕美元稳定币进行重新配置,进一步夯实美元在数字金融时代的核心地位。

 

美国监管强调发行人本地化与技术合规双重要求

 

法案的核心亮点之一,是对稳定币发行人的严苛本地化要求。依据该法案,任何希望在美国发行“支付型稳定币”的机构,必须在美国注册且归属于三类法定机构之一:受保险存款保护的银行子公司、联邦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获得州级批准的金融科技企业。

 

对于境外机构而言,想要进入美国市场不仅需获得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授权,还需满足多维度审查条件,包括所在国监管体系的等效性、美国境内的运营资源、反洗钱能力、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同时,OCC还将评估该国是否对美国发行人提供监管互惠政策,彰显其对监管主权对等的重视。

 

这一立法逻辑与欧盟、阿联酋等地区的稳定币法规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在MiCA中对稳定币使用范围和金额设置了明确上限,如当某稳定币日交易超过两亿欧元或百万笔交易需强制停止发行。相比之下,美国并未对使用规模或场景设限,这从侧面说明,美国意在借助稳定币强化美元国际结算地位,而非限制其经济外溢。

 

全球加密平台加速布局美国市场 响应监管信号

 

受本地化监管导向的驱动,全球领先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和加密平台正加快向美国靠拢。例如,USDT发行方Tether正在考虑推出在美国注册的新型稳定币,以满足未来合规要求。加密支付平台MoonPay也在纽约设立总部,加密交易所OKX则加快了其美国本地化团队和业务的部署。

 

不仅如此,据Crypto America报道,已有至少15家加密货币和金融科技公司向OCC申请银行牌照,旨在通过获取监管身份卡位下一轮合规市场红利。这一趋势预示,美国正迅速成为稳定币全球化进程中的监管与创新双中心。

 

监管技术融合思维彰显美国对潜在金融风险的掌控能力

 

《稳定币GENIUS法案》的另一个关键进展,是要求发行人必须具备对稳定币进行冻结、销毁、拦截等控制能力,以配合行政命令与司法程序。这项条款本质上将稳定币技术能力与金融合规能力深度绑定,要求发行方不仅履行风险管理与资本充足义务,更需承担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的前线职责。

 

美国监管部门如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正在开发新工具以实时监控数字资产交易活动,并要求发行方建立正式的反洗钱合规框架。这一点体现出美国监管的务实路径:并非简单地控制技术发展,而是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促其合规成长。

 

而在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区,也都陆续引入“旅行规则”、KYC制度与审计机制,试图借鉴传统金融监管手段纳入稳定币等新兴金融工具的监管逻辑。

 

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稳定币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抓手

 

美国的政策导向对中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方面,中国应重视稳定币作为连接数字经济与传统货币体系的重要桥梁,在监管上加快系统性评估和政策设计;另一方面,应尽快明确人民币稳定币的战略定位,将其纳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构建新型支付体系的国家战略中。

 

具体路径上,建议以香港为突破口,率先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香港不仅是离岸人民币交易重镇,更已出台《稳定币条例》构建起成熟的监管环境。通过以香港为起点,探索“先境外离岸再境内离岸”的渐进式发展路线,可有效规避初期政策风险,同时在国际层面建立人民币的数字化结算生态。

 

此外,考虑到中国已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建议未来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厘清央行数字货币与市场型人民币稳定币的边界,分别服务于不同支付场景与国际贸易需求,协同推进人民币全球使用的多路径拓展。

 

结语 全球稳定币之争已全面开启

 

《稳定币GENIUS法案》虽未尘埃落定,但其传递的信号极其明确:稳定币不再是边缘议题,而是金融主权、技术治理与国际货币格局的交汇点。美国已经率先进入系统性监管阶段,并希望以合规创新的旗帜,引导全球稳定币市场围绕美元构建新秩序。

 

中国在这一变局中应迅速回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币发展路径,抢占数字经济和货币体系重构的战略制高点。唯有如此,方能在新一轮全球金融竞争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