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正悄然重塑全球零售和电商行业的支付基础设施。从线上旅游到大型零售商,从支付返现到链上交易,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试图将稳定币纳入主流支付体验的核心环节。
如今,加密货币不再只是加密社区的实验工具,而正在成为真实商业交易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跨境电商、结算效率、成本控制和消费者激励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Shopify、亚马逊、沃尔玛等重量级平台的参与,标志着稳定币距离成为主流支付工具已经不远。
大型电商平台正在全面试水稳定币
以 Shopify 为例,这家服务数百万中小商户的全球电商平台,已经率先迈出关键一步。2025年6月起,Shopify 与加密交易所 Coinbase 合作,将通过其推出的以太坊二层网络 Base,为平台上的部分商户开放 USDC 支付功能。预计到年底,该功能将在全球34个国家范围内全面推广。
通过该系统,消费者可以使用 Circle 发行的 USDC(与美元等值)在链上完成支付,而商户则可以自动收到以当地货币结算的款项。这种模式不仅规避了外币兑换费,还大幅缩短了资金到账周期。
此外,Shopify 为鼓励更多用户尝试这一新型支付方式,还宣布将为使用 USDC 支付的订单提供 1% 的现金返还,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并优化其自主支付渠道的流量分发能力。
相比之下,亚马逊和沃尔玛虽尚未推出实际产品,但均已传出正在研究发行自有稳定币的可能性。类似 Expedia、部分航空公司等服务企业也在关注相关机制,力求以链上支付降低结算成本、提升结算速度。
电商平台为何青睐稳定币支付
稳定币在电商支付中扮演的是“链上传输媒介”的角色。它介于用户支付和商户收款之间,充当快速、安全且可编程的中介工具。整个流程通常如下:
1. 用户选择用 USDC 在电商平台支付订单;
2. 稳定币通过区块链网络(如 Base)传输到支付系统;
3. 平台将收到的 USDC 自动兑换为法币;
4. 商户获得结算后的本地货币,过程无须接触或管理加密货币。
这个过程的本质是“链上传输,链下清算”——链上的快速支付和透明记录,与链下的银行系统和法币兑付无缝衔接。即便背后依赖传统清算银行、金融合规、KYC 机制等老牌金融设施,稳定币的链上环节也确实为支付体验注入了效率和弹性。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样的支付结构带来了多重好处:
- 更低成本:跳过信用卡网络如 Visa 和 Mastercard,商家可节省每笔交易2%\~3%的手续费;
- 更快结算:链上支付可实现秒级到账,而传统跨境结算动辄需几日时间;
- 更多掌控权:平台可主导支付流程而非依赖第三方支付商;
- 吸引新用户:Web3 原生用户愿意用加密资产购物,返现激励也有助于扩展用户层次。
商户正在与银行和信用卡体系角力
对电商平台和零售商来说,稳定币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金融博弈的筹码。多年来,银行和信用卡机构因掌握支付结算通道而从电商体系中抽取了大量利润。如今,电商巨头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去中介化”,削弱 Visa 和万事达在支付网络中的垄断地位。
商家支付联盟(Merchant Payment Coalition)正在积极游说美国国会,推动通过《稳定币监管框架法案》(如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合法化清除政策障碍。一旦形成明确监管体系,稳定币支付的增长将被大大加速。市场普遍预期,在监管落地后,稳定币资产将在几年内扩张至数万亿美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稳定币的广泛应用也意味着传统银行不能再坐视不理。一些大型银行也正在考虑联合发行“银行稳定币”,以与电商平台可能联合推出的商家稳定币抗衡。围绕支付主权的竞争,正在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之间悄然展开。
稳定币支付不是“去银行化”,而是新型融合
虽然看似“链上支付”,但稳定币支付系统仍需依赖链下金融基础设施的配合。Circle 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不仅发行并托管 USDC,还承担了从链上到链下、从加密货币到法币的资金转换中枢。
换句话说,真正的创新并非完全“去中心化”,而是一种“半中心化+高效率”的结构——即通过稳定币和智能合约实现支付层的创新,同时在结算与监管层面保持对接传统体系。
这种设计使得稳定币支付可以真正落地商用,让商户在享受链上速度的同时,无需担心汇率风险、资产安全和合规成本。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平台选择围绕 USDC 等受监管支持的稳定币而非更具波动性的加密资产展开部署。
稳定币的增长正在加速
根据行业统计,过去两年间,全球稳定币的支付总额已超过940亿美元,月度交易量从不足20亿美元跃升至超63亿美元。PayPal、Grab 等巨头也开始尝试稳定币跨境支付功能,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Coinbase 与 Shopify 联合推出的这套开源链上支付协议,不仅简化了加密支付的部署流程,更开启了电商平台重构全球支付系统的可能。
智能合约自动结算、链上数据实时可查、低手续费、高透明度……稳定币已成为下一代支付架构的“底层工具箱”。
加密支付距离消费者还有多远?
随着蚂蚁集团、京东等中资科技巨头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加密支付也有望在亚洲市场更快落地。全球电商平台正以不同策略加速测试和部署稳定币支付系统。
从早期的加密实验,到今天逐步向主流融合,稳定币正在变成一种“看不见但流动”的电商基础设施。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不久之后,用稳定币购物、返现、结账,将像今天扫码支付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