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加密行业的热度不仅没有减退,反而在股市中掀起了新一轮狂潮。Circle成功上市并暴涨8倍之后,多个加密资产相关企业紧随其后准备冲击资本市场,令整个币圈一时目不暇接,也让“链上原生派”开始质疑:股市的这份热情,是否已经脱离了现实?
Circle引爆IPO热潮 加密企业竞相冲刺美股
这一轮狂热最早源于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的惊艳表现。自6月5日以31美元IPO价格登陆纳斯达克以来,其股价在短短两周内飙升至240美元,市值高达580亿美元,成为近年来最受追捧的科技新股之一。
紧随其后的,是一连串加密企业的IPO计划:Kraken、Gemini、Bullish等交易所都传出启动上市准备的消息,而全球头部交易平台 OKX 更是罕见地明确表态正在考虑赴美上市。该公司首席营销官Haider Rafique指出:“美国在上一届政府之后对加密行业的态度发生了结构性转变,IPO如果进行,很可能选在美国。”
而据 Dragonfly 合伙人 Rob Hadick 的说法,“现在是加密公司最好的上市窗口期之一,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市场追捧股权资产 传统估值模型被重新书写
与以往“炒币热”不同,本轮加密资本潮的核心不是币价本身,而是加密企业的股票估值。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证券市场间接押注加密增长,而不是直接持有加密货币。
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除了 Circle,还有老牌“比特币战略股” MicroStrategy(现已更名为 Strategy)。自2020年首次购入比特币以来,该公司持续增持,几乎与比特币价格高度联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逾72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资本流向加密资产配置,2025年更是创下年度新高。
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Arca 的首席投资官 Jeff Dorman 总结道:“与其说加密热席卷了币圈,不如说它已经占领了华尔街。许多传统投资者更愿意通过股权间接参与加密,而非亲自接触加密资产。”
“圈外资本狂热”引发原生社区焦虑
尽管这一浪潮看似推动了整个加密生态价值的外溢,但在原生社区内部,意见却并不一致。许多加密原住民质疑,股市中的估值溢价正在脱离资产本身的内在价值,甚至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风险。
这点在最近的 SharpLink Gaming 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该公司因宣布允许私人配售投资者抛售持股而股价跳水70%,投资者对加密概念股的情绪极度敏感,呈现典型的“热钱进退场”。
Dragonfly 的 Hadick 进一步指出:“加密用户相信资产是锚定逻辑的,股票却往往承载更多叙事泡沫。当估值故事破裂时,资本会迅速撤离。”
特别是在稳定币领域,这种分歧尤为明显。Circle 所发行的 USDC 本质上是锚定美元的数字货币,币圈人士普遍认为其功能局限于交易和清算,是“基础设施型产品”,没有高成长逻辑。而传统金融市场则将其视为新一代数字支付系统的雏形,押注其可能成为金融基建的一部分。
Hadick 表示:“传统股市投资者押注的是支付轨道的革命,不是DeFi或炒币本身。对他们而言,Circle代表的是金融科技2.0,而不是Web3 的乌托邦理想。”
本轮加密股权热潮的深层动力与未来前景
为什么投资者更青睐加密公司的股票而非加密资产?背后反映的是风险偏好、监管信心与市场结构的变化:
1. 政策驱动:特朗普政府明确释放出支持加密行业的信号,推动SEC监管转向“规则透明+创新豁免”的方向,让企业看到了合规上市的可行性。
2. 流动性再定价:传统市场资金充裕,但苦于缺乏高增长标的,加密企业便成了具备估值弹性的新贵。
3. 结构性偏好变化:机构投资者更熟悉股票市场的规则和退出机制,也更容易将其纳入传统投资组合和ETF结构中。
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延续。除了交易所,链上基础设施企业、托管服务商、稳定币结算网络都有可能成为下一轮 IPO 潜力股。
不过,随着股价背离基本面、交易所类企业面临业务监管压力、稳定币面临《GENIUS法案》等新规挑战,投资者的情绪也可能出现反转。
Circle、OKX 等加密企业能否持续撑起“科技金融股”的光环,关键在于它们是否真正建立起连接传统支付系统、链上金融与政策合规之间的闭环能力。否则,这场热潮也可能像2021年的 SPAC 市场一样,昙花一现。
结语:加密热正在资本市场换轨运行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币圈故事”。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控制权的资本竞赛。加密公司正借由IPO机制将叙事、股权和资本市场结构深度结合,而市场的热情,也正在从“炒币”向“结构性股权配置”转移。
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之间,正开启一场新的深度融合,但这条路,既充满红利,也充满误解。股市狂热可能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合规、技术落地与盈利模式的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