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人能用暴力“抢走”你的股票或房地产,但如果你拥有的是一串密钥或一只冷钱包,加密货币便可能成为最容易“被偷”的财富载体。它不依赖银行系统,全球流通,匿名性强,几乎等同于一只走到哪儿都能兑现的“行走提款机”。
据律动 BlockBeats 对全球公开报道的粗略统计,2022 年共记录了约 7 起涉及加密货币的“物理暴力”犯罪案件,包括入室抢劫、绑架、暴力威胁;而到 2023 年,这个数字迅速翻倍至 15 起以上;2024 年增长趋势仍未放缓,至少有 20 起,部分单笔涉案金额超过百万美元;而仅 2025 年上半年,截至 6 月底,全球就已发生至少 34 起相关案件,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案件揭示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当技术防线坚不可摧时,罪犯的策略将直接转向“人身物理攻击”,即所谓的“扳手攻击(Wrench Attack)”。
一根扳手即可突破所有加密防护
“扳手攻击”这个名词源自知名 XKCD 漫画,其含义很简单——再复杂的密码、再强的硬件加密,在一把扳手或电击棒面前,瞬间土崩瓦解。只要暴力威胁足够真实,无需技术破解,人就会交出助记词或钱包密钥。
现实案例中,“扳手攻击”的手法愈发复杂:
- 假扮警察、保险员、出租车司机将人骗至密闭空间;
- 利用熟人、色诱设下陷阱,在酒店、公寓或汽车内作案;
- 国际诈骗团伙跨境作案,目标多为持币富豪、KOL、交易所高管。
以下是六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它们揭示了币圈暴富神话背后潜藏的现实风险与人性裂缝。
案例一:巴厘岛惨案 加密亿万富翁的“自杀”疑云
2023 年 5 月,一对中国情侣被发现在印尼巴厘岛五星级酒店离奇死亡。警方调查后断定为“谋杀后自杀”:男方勒死女友后自残身亡。
然而坊间却传言,这名男方为币圈人士,手握超 2 亿人民币的加密资产。圈内猜测他被盯上,有人试图用酷刑获取钱包密钥,最终凶手清理痕迹、制造假象离开。
更令人不安的是,现场细节疑点重重:女方名登记入住、男方进门即搜查暗道、啤酒瓶上无任何指纹、男方长发造型颇具“江湖味”……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起洗钱欺诈引发的“杀鸡儆猴”式黑帮报复,背后或牵涉当地电诈集团、腐败高官,官方则为避免影响旅游业选择低调处理。
尽管真相扑朔迷离,但它成了加密圈里最具代表性的“度假杀局”。
案例二:父债子偿 投行高管遇袭引出 2.5 亿比特币劫案
2024 年 8 月,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对中产夫妇在开兰博基尼看房途中遭遇车辆逼停、持械绑架。六名歹徒将他们押入货车、绑入仓库,并进行殴打威胁。
追查后警方发现,这伙人来自佛罗里达,真正目标是受害者的儿子——18 岁的 Veer Chetal。此人虽是高中毕业生,却是一个操纵价值 2.5 亿美元加密劫案的主谋。他与黑客团伙通过社工攻击盗走了一名早期比特币用户的巨额资产。
Chetal肆意挥霍、频繁出入夜店,最终与绑匪一人在派对中冲突,引发报复。歹徒远赴康州,先绑其父母再欲逼迫吐出剩余币种。案件最终被巡逻FBI与警方联合破获,牵出一起游戏论坛起家的“少年币圈大盗”传奇。
案例三:哈尔·芬尼的最后恐吓
哈尔·芬尼是比特币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认为可能是中本聪本人之一。2014 年,在生命最后阶段,他却遭遇了恶意勒索。
当时他因渐冻症瘫痪在床,妻子每天护理已筋疲力尽。一天清晨,有人打电话假冒 911,称其家中发生凶案。特警突击队、直升机一齐出动,导致瘫痪中的芬尼被拽至草坪、呼吸困难。
幕后黑客多次恐吓芬尼一家,索要 1000 枚比特币。这些勒索未能得逞,但却夺走了他最后的安宁,成为币圈早期最令人痛惜的插曲之一。
案例四:Ledger 创始人的午夜噩梦
2025 年 1 月,Ledger 联合创始人 David Balland 在法国乡村别墅中被深夜绑架。数名蒙面歹徒闯入住宅,将他与伴侣分别押往不同地点,威胁其转账赎金。
David 被带至废弃仓库拷打,甚至被砍掉手指以拍摄恐吓视频;其伴侣被困在面包车后座,几近失温。案件震惊整个加密行业。
法国警方投入 230 名宪兵和网络追踪力量,仅用 48 小时破案,逮捕 10 名嫌犯。该案成为欧洲迄今最大规模的加密行业绑架案,暴露了即便是“冷钱包教父”也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刀锋。
案例五:亲子变敌人 一杯毒茶的加密背叛
2021 年 5 月,美国马里兰州,一位父亲险些命丧自己亲生儿子之手。儿子 Liam 在茶水中下入镇静剂,致使父亲昏迷两天,趁机转走其账户中 40 万美元比特币。
Liam 曾是加密服饰电商的创始人,也一度负责父亲的加密投资。但随着吸毒与投机恶化,他用一句“这对你退休有好处”试图粉饰犯罪动机。
法院最终判其125天监禁加20年缓刑,并强制戒毒。这起“家庭版扳手攻击”揭示,加密暴富不仅带来财富,也可能放大人性的脆弱与亲情的裂缝。
案例六:海岛猎物 加密名人频遭猎杀
巴厘岛已成为加密暴力高发地:
- 2023 年初,加密博主 Yuri Boytsov 被假扮警察的歹徒入室勒索,比特币账户被掏空;
- 2021 年底,一对意大利夫妇凌晨遭持械入侵,遭遇捆绑酷刑,钱包被洗劫一空;
- 更多未公开案件,牵涉伪装打车司机、与本地 OTC 联动作案的电诈团伙。
加密资产的匿名性与随身性,吸引了大量东南亚黑市资本,将其变为“新型猎物”——无须入侵银行金库,一把刀就能撬开冷钱包。
写在最后:技术可以去信任 人性却难加密
当去中心化的信仰被现实威胁包围,当“资产自由”转化为“人身危险”,我们不能只将加密视作金融工具,还要面对它所引发的社会结构与暴力模式变化。
无论是 Ledger 创始人、芬尼、OTC 商人,还是普通持币者,加密财富的另一面,不只是风险,更是责任。安全的未来,不止靠算法加密,还需法治完善、社会意识与心理韧性共建。
在一个人人皆可掌握价值亿万资产的时代,真正稀缺的,或许不再是币,而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