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金融巨头SBI在加密货币与区块链领域的动作愈发频繁。国际权威报告指出,SBI已与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高盛并列,成为全球传统金融企业中最积极支持区块链创新的参与者之一。2025年以来,SBI不仅与Ripple、Chainlink、Startale等行业领军者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还在稳定币、代币化资产、链上金融工具以及跨境支付等多个领域频频落子,形成了覆盖交易、支付、资产管理、金融基础设施的完整加密版图。
SBI的最新合作包括与Ripple联合在日本发行稳定币RLUSD,支持Web3和数字金融的多元应用;与Startale打造链上代币化股票交易平台,推动24小时不间断的跨境证券结算;与Chainlink合作开发跨链互操作性工具,将现实世界资产标记上链,并进行稳定币储备的链上验证;收购Web3媒体CoinPost,扩展行业话语权与信息基础设施;申请加密资产ETF,试图将数字货币纳入主流投资体系;并在新加坡、瑞士等地参与国际代币化证券框架的建设,以期形成覆盖多国的跨境金融网络。更值得关注的是,SBI在链游与NFT生态方面的投资也在持续扩展,借助与Oasys等平台的合作,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娱乐和游戏产业中的落地。
SBI从传统金融向加密金融的转型并非偶然。一方面,日本自2016年以来便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完善的加密资产监管体系。无论是《支付服务法》的修订,还是针对证券型代币的监管框架,抑或是针对稳定币发行的合规要求,日本始终走在政策明确化和制度创新的前列。到2025年,日本金融厅甚至提出将加密资产监管纳入《金融工具与交易法》框架,这将为稳定币、证券型代币及去中心化金融的合规化提供更坚实的法律基础。这样的制度环境使SBI得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快速布局多元化的加密业务。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重构金融基础设施的趋势正在成为全球共识。SBI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实践表明,利用XRP等区块链资产作为桥梁货币,可以将跨境汇款的时间从三天缩短至数秒,成本降低超过三成。代币化股票和链上结算平台的建设更是展示了未来金融市场的可能形态:交易实时结算、股权碎片化持有、合规自动化执行,这些都将颠覆以往依赖中介和清算所的传统模式。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现实世界资产通过链上协议实现数字化映射,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与透明度都将发生质的提升。
此外,抢占加密产业的话语权同样是SBI的核心战略之一。过去几年,SBI不仅深度参与日本加密政策的制定,还主导成立了日本STO协会,率先完成了证券代币的发行实验,推动日本、新加坡、瑞士三地在代币化证券监管上的互认合作。这些举措让SBI从单纯的市场参与者转型为行业规则的重要塑造者,在全球加密产业生态中掌握了更高层级的影响力。
日本加密产业本身也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2016年《支付服务法》首次引入加密资产监管,到2017年交易所牌照制度的确立,再到2022年允许日元稳定币合法发行,日本在监管透明度和制度完备性上始终走在前列。2025年,日本在加密税制改革和日元稳定币发行方面更是迎来了关键节点。参议院议员提出的加密税率下调方案有望将当前最高可达55%的税率降至20%,一旦落地,可能极大刺激加密交易和链上金融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JPYC等机构正加速发行受监管的日元稳定币,并计划在三年内将发行规模扩大至1万亿日元,未来或将广泛应用于跨境支付和国债市场,为日本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流动性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SBI的加密战略呈现出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借助区块链和智能合约重构跨境支付、证券结算、稳定币发行等核心环节;在市场生态层面,通过收购媒体、投资链游、推出ETF等手段扩大产业覆盖;在国际化布局上,通过跨境监管合作和多国试点项目推动代币化资产的全球流通。可以预见,随着日本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日元稳定币的正式落地以及加密税制的结构性调整,SBI与日本整体加密产业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