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与DeFi引领金融3.0革命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传统金融体系的弊端与局限性便长期受到学界、市场和公众的批评。依托银行、证券和衍生品市场的传统金融系统,在资本分配效率、准入门槛、透明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不足。纵观当今金融环境,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传统金融显得如同停留在蒸汽机时代的老旧列车,既效率低下,又难以适应高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归根结底,传统金融的问题在于其底层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陈旧。例如,全球跨境资金转移主要依赖SWIFT体系,这一体系需要经过多层中介机构,导致跨境转账通常耗时1至5天甚至更长。尽管自2017年以来部分转账时间被压缩至30分钟,但高昂费用与中介依赖依然存在,无法满足全球化、高速金融交易的需求。相比之下,以太坊、Tron、Solana等公链利用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实现了秒级结算和快速数据同步,从底层架构上彻底革新了资产验证与跨境支付流程,极大降低了中介成本与操作摩擦。

 

除了效率问题,SWIFT还长期被用作地缘政治工具。欧盟与美国在多次国际冲突中对SWIFT施压,如2012年与2018年对伊朗的制裁,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期间对俄罗斯的资金封锁。这些事件直接推动了俄罗斯合法化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借助去中心化数字资产规避传统金融制裁。由此可见,传统金融体系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高度集中化与制度性脆弱性。

 

而传统金融中的资本运作模式也充满局限。绝大多数交易依赖清算机构完成T+1或T+2周期结算,导致资金在24至48小时内被锁定,阻碍了高频交易与即时流动性需求。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极高,许多产品仅面向机构或高净值投资者,形成排他性交易生态。例如,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ISDA)协议覆盖了全球超过500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市场,但交易流程繁复、手动操作频繁,普通投资者几乎无法参与。

 

DeFi生态的出现在效率上则呈现出天壤之别。智能合约可在秒级完成交易,自动化处理降低了对中介的依赖,资金流动更加自由。更重要的是,链上数据透明,使得资产分布和流动性状况可被实时监控与优化。这种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中流动性碎片化的核心问题。据OECD和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显示,全球流动性碎片化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是新冠疫情产出损失的两倍。DeFi通过Intent协议和全局流动性优化,能够模拟或实现跨平台、跨池子的统一流动性分配,大幅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然而,早期DeFi生态仍面临与现实经济脱节的局限。尽管它提供了低门槛、去中介、透明化和高效结算的优势,但大部分链上资产与实体经济缺乏深度关联,价值主要体现在内部市场的投机行为上。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概念的兴起则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通过RWA,将现实世界的债券、股票、房地产、专利等资产代币化,在链上建立所有权绑定,实现与DeFi平台的无缝对接。

 

RWA不仅降低了资产交易的门槛,还通过链上交易提高了流动性和透明度。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而贝莱德CEO Larry Fink更提出目标将110万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代币化,并以以太坊作为首选平台。RWA的推广意味着许多流动性不足的资产可以实现货币化,使资产的价值释放更加充分,同时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金融3.0阶段。

 

金融资产的历史演变表明,资本化、证券化与货币化是推动金融进步的三大阶段。资本化让土地、房屋、现金等资产获得生息能力;证券化通过标准化债券、股票、基金等工具,使资产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货币化则进一步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使其可作为等同于货币的金融工具。RWA的出现,将原本局限于少数机构和中介的资产货币化能力扩展至链上,意味着所有实物资产、知识产权及虚拟资产都有潜力实现即时交易与广泛参与。

 

现实中,高等教育机构、公共设施及各类实体资产长期面临高成本、低流动性和复杂中介问题。例如,美国部分高校通过出售或外包公用事业系统实现资产货币化,但过程复杂耗时且回报有限。RWA和DeFi的结合则可降低门槛、提高流动性,让广泛投资者参与资产货币化,释放未被充分利用的经济价值。

 

目前,华尔街对DeFi与RWA的态度已从观望转向积极布局。ARK Invest创始人Cathie Wood认为DeFi代表“金融的未来”,而JPMorgan CEO Jamie Dimon也指出DeFi部分领域可与传统金融融合,成为金融体系支柱。贝莱德CEO Fink更明确表示,每只股票、债券、基金乃至每项资产都可以代币化,其对投资领域的潜在影响不亚于证券化革命。

 

数据同样显示RWA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根据 rwa.xyz,非稳定币类RWA资产在过去一年翻倍增长,市场规模超过260亿美元;贝莱德BUIDL基金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增至23亿美元,成为美债类RWA基金的龙头;富兰克林邓普顿BENJI基金亦增长至7亿美元。这些增长不仅提供了流动性,也增强了市场信心,推动RWA加速发展。

 

RWA的崛起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其一,RWA资产兼具真实价值支撑与稳定收益,市场需求刚性强;其二,美国监管政策的明晰为加密资产和RWA提供了法律保障,如2024年《卢米斯-吉利布兰德法案》的实施,使相关监管环境更加明确,为RWA发展创造了契机。结合政府支持、监管稳定和市场需求,RWA与DeFi的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截至2025年8月26日,全球已发行RWA的机构达到271家,按市场规模划分,主要子赛道包括:

 

- 私人信贷:156亿美元

 

- 美国国债:74亿美元

 

- 大宗商品:18亿美元

 

- 机构级另类投资基金:10亿美元

 

- 股票:3.5亿美元

 

- 非美国政府债券:3.1亿美元

 

- 主动管理基金:5100万美元

 

- 其他:1600万美元

 

这仅是金融3.0革命的开端。纵观历史,资本化推动商业银行与信贷市场发展,证券化催生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而资产货币化则可能重塑全球金融生态,带来比以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广泛可参与的金融体系。RWA与DeFi体系的结合,正在开启金融发展的新纪元,让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在效率、透明度和可参与性上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