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中旬以来,比特币市场的乐观共识正在逐渐出现裂痕。长期投资者陆续兑现收益,推动已实现利润不断攀升;与此同时,ETF和上市财库公司增持比特币的节奏明显放缓,新增资金流入规模出现萎缩。更具挑战性的是,历史数据显示,过去14年中9月是比特币唯一平均回报率为负的月份。疲弱的资金面与季节性利空相叠加,放大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从交易层面观察,市场情绪正逐步趋向谨慎。期权市场的数据显示,比特币25 Delta期权的偏斜度升至15%,创下自2023年3月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下跌风险的担忧正在加剧,市场的避险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比特币财库龙头公司MicroStrategy(MSTR)也成为空头的主要目标。数据显示,其看跌期权相较看涨期权的溢价率上升至8.3%,远高于过去一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8月18日公司取消了“不在股价低于净资产价值2.5倍时增发股票”的承诺后,当周MSTR的看跌期权交易量环比暴增3倍。另一家财库公司Metaplanet的股价自6月高点以来已腰斩,走势逐渐脱离比特币本身的节奏。这些现象共同表明,市场对比特币财库概念的投资热情正在快速降温。
然而,若从更长的周期角度看,比特币仍处于“获利盘兑现—筹码换手—新平衡重建”的健康阶段,而非趋势性反转。趋势的破裂需要时间积累,只有当抱团投资者中出现大量“叛逃者”时,市场才会真正转弱。当前的闪崩式下跌更多是局部震荡,而非整体趋势逆转。特别是比特币的市场平均成本区间在93,000至120,000美元之间,约有550万枚比特币集中于此形成筹码墙。只要价格未跌破106,700美元,这一轮调整依然属于强势震荡。
在资金流动方面,尽管ETF与财库公司的边际购买力放缓,但新的长期资本力量正在进入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多家公共养老金基金通过现货比特币ETF显著提高了配置比例。例如,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持有超6亿美元的IBIT,而密歇根州退休系统在ARKB上的仓位则环比增加200%。更具代表性的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基金,通过增持MicroStrategy、Metaplanet和Coinbase的股票,间接持有约7,160枚比特币,较上季度增长83%。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加仓,凸显出比特币已逐渐被主流资本纳入资产配置体系,成为对冲美元贬值和长期通胀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比特币与黄金的走势关联度正显著增强。自2024年10月以来,两者整体走势趋同,但比特币往往滞后黄金3至5周。这也是为何黄金率先创出历史新高,而比特币尚未完全跟随。只要市场对美联储宽松预期与美元贬值逻辑不变,比特币的补涨行情仍有较大概率发生。
从技术周期来看,比特币的周线级别MACD已出现死叉。历史经验显示,这类调整周期通常持续至少10周以上,而本轮调整仅进行了4周,即便呈现收敛态势,也至少需要6至7周才能完成整理。相较之下,以太坊的调整压力更为明显。其当前价格已接近活跃实现价格加一标准差的高位区间,显示出一定的过热特征。未来5至10周,以太坊大概率在4000至4600美元之间震荡,通过时间换空间来完成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在九月份表现疲弱,与美股的季节性低迷高度契合。自195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在九月的平均回报率为负,是全年唯一“失色”的月份。这种跨市场的联动效应,表明加密市场也可能受到相似的资金流动与避险需求驱动,从而令9月成为格外值得警惕的时段。
宏观层面,全球经济风险正在加剧。随着美联储降息窗口的临近,3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飙升引发了市场对长期通胀和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这不仅揭示了央行独立性面临的挑战,也折射出债务扩张与利率上升之间可能形成的恶性循环。如果收益率持续攀升,将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压制经济复苏,并可能成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新导火索。
综上,虽然比特币在季节性因素与资金面压力下短期仍有震荡风险,但其长期逻辑并未改变。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与黄金的联动补涨机会、以及作为通胀与美元贬值对冲工具的战略定位,仍为比特币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投资者需要在短期风险与长期机遇之间取得平衡,把握筹码换手期所带来的新一轮布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