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未来之辩 低迷收入与“拆除派”的挑战

2025年9月7日,加密分析公司 Messari 的研究员 Avg Joes 发布了一份引人关注的观察。他从以太坊网络收入的角度出发,认为以太坊正在走向“衰亡”。

 

数据显示,尽管 ETH 在 8 月份创下价格新高,但以太坊当月的网络收入仅为 3920 万美元。与过去相比,这个数字显得格外刺眼:较 2023 年 8 月的 1.574 亿美元下降了 75%,较 2024 年 8 月的 6480 万美元下降了 40%,创下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第四低水平。

 

这一数据无疑为加密市场的讨论注入了新的争议。收入的锐减被一些观察者解读为以太坊正在失去其经济生命力。然而,Bankless 联合创始人 David Hoffman 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他在 X 平台下评论时写道:

 

“我们难道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们创造的不是单纯的科技公司,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够由人民创造、为人民服务的货币体系。它不该只是以营收指标来评判。”

 

“拆除以太坊”的声音

 

事实上,David Hoffman 的回应并非一时冲动。就在前一天,他在 Bankless 撰文,直言以太坊正遭遇某种“内部拆除”。在他看来,很多人选择不去支持以太坊,而是试图从以太坊开源的上层建筑中“剥离”有价值的组件,用于独立项目,以此获得超额财富。这种行为,被他称为“unbuilding Ethereum”(拆除以太坊)。

 

他点名提及 Multicoin Capital 等机构,认为这种投资逻辑更倾向于从公共资源中攫取利益,而非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以太坊生态。Hoffman 将这种趋势视为一种“政治立场”——就像比特币支持者往往偏好奥派经济学和个人自由一样,“拆除派”则倾向于在囚徒困境中选择叛逃。

 

Hoffman 的宏大愿景

 

在这篇文章中,Hoffman 把以太坊提升到了文明层面的叙事。他认为,比特币之所以具有独特意义,是因为它形成了一个永不出售、由所有人共同守护的“谢林点”。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以太坊,但以太坊的核心并不只是 ETH 代币,而是整个网络本身。

 

他写道:

 

- 以太坊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协调系统。

 

- 它是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代码的开源集合,是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上层建筑”。

 

- 它并非依靠单个智能合约的突破,而是依靠成千上万个合约的二阶和三阶效应推动文明进步。

 

- 如果人类能在以太坊这个中立的金融结构上达成广泛协调,那么和平、富足和幸福将更快实现。

 

Hoffman 把这一过程称为“五十年工程”,而不是短期的盈利计划。在他看来,以太坊的最终使命不是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而是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协调软件”。

 

收入低迷与长期主义的张力

 

以太坊的未来因此形成了一种张力:一方面,链上收入的持续下滑让市场担心其经济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太坊的支持者却强调,不能用公司财报式的思维来评判这套开放金融系统。

 

从现实来看,Layer2 的崛起、大量用户活动的迁移、以及手续费的下降,确实压缩了以太坊主网的收入。但这些变化,也意味着以太坊正在承担“结算层”的角色——就像一个基础设施,其价值并非简单体现在短期现金流上。

 

然而,如何在理想主义的“全球协调叙事”与冷冰冰的市场经济逻辑之间找到平衡,仍是以太坊必须面对的根本难题。

 

一个开放问题

 

Hoffman 在文末写道:“如果比特币因 2100 万的供应上限而成为一片独特的雪花,那么以太坊就是另一片特殊的雪花。它代表着一个永无止境的开源贡献项目,目标是创造人类最伟大的协调软件。”

 

这一愿景无疑宏大而鼓舞人心。但在现实的市场逻辑中,投资人、用户和开发者是否愿意继续为这份理想买单,决定了以太坊能否在未来十年避免真正的“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