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领域,新的底层协议正不断涌现。从最初的 MCP 协议,到提升协作效率的 A2A 协议,再到如今由 Google 推出的 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技术路径正在快速补齐关键环节。AP2 的问世,意味着 AI Agent 在自主化执行任务时终于具备了完整的支付能力,这不仅让多任务处理更趋完善,也为整个 Agent-to-Agent 经济形态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突破与 web3AI 的结合度仍然有限,引发了外界关于加密AI是否还有机会的疑问。
AP2 的推出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行业的核心问题。此前 MCP 协议为 AI Agent 打开了与外部世界连接的入口,让它们能够访问和调用不同的数据源与工具;A2A 协议则让多个 AI Agent 能够互相沟通与协作,协同完成复杂任务;但在真正涉及价值交换的最后一步,AI Agent 却始终缺乏自主支付的能力。AP2 的引入弥补了这一空白,它让 AI Agent 不仅能分析、协作,还能完成支付环节,从而真正具备“全链条”的自动化执行力。以日常生活为例,如果 AI Agent 能够帮用户完成机票、酒店、租车等复杂行程的规划,那么 AP2 就是确保这笔交易能够顺利付款的关键所在。
在技术实现上,AP2 的最大亮点是 Mandates(授权书)机制。它既支持实时授权,也支持委托授权。实时授权意味着用户仍然掌握最终的决策权,每一笔支付都需要经过确认;而委托授权则更具革命性,用户可以提前设定交易条件,例如“当某款手机价格跌至 5000 元以下时自动购买”。在执行过程中,AI Agent 会依靠加密签名与可验证凭证(VCs)来确保合同的不可篡改性与可审计性,从而在安全性和透明度上实现突破。这种机制使得 AI Agent 在复杂的金融与消费场景中能够真正做到全自动化运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 AP2 在加密支付方面的拓展。Google 专门在 AP2 中引入了 “A2A x402” 扩展,并与 Coinbase、Ethereum Foundation 等机构合作,让 AI Agent 可以直接处理稳定币和以太坊等区块链资产。这意味着 AI Agent 在传统支付与 Web3 支付之间实现了兼容,能够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完成交易。虽然这看似是对加密生态的支持,但目前的实现方式仍是兼容性的,而非原生性的,AP2 更偏向于延伸传统支付逻辑,而非真正建立去中心化的资产托管与执行框架。
AP2 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打通了 MCP、A2A 与 AP2 三者的技术闭环,构建了从信息获取、协作执行到最终支付的完整路径。由此,AI Agent 的应用场景被彻底拓宽:投资顾问型 AI Agent 可以全天候监控市场并自动下单交易;企业采购 AI Agent 能够实时追踪库存并自动完成补货;个人生活助理 AI Agent 则可以在用户设定规则下,自主完成消费决策与付款。这种能力的实现,预示着一个“Agent-to-Agent”的新型经济体系即将展开,而支付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血液循环。
Google 也深知技术突破需要生态配合,因此联合了超过 60 家合作伙伴推动 AP2 落地,其中包括 Coinbase、MetaMask、Sui 等知名加密玩家。这种联盟不仅覆盖了传统支付与金融机构,也吸纳了 Web3 的核心力量,显示出其野心在于打造一个涵盖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从长期来看,随着币股联动与加密资产合规化趋势的加速,这一生态的想象空间或将远超当下。
尽管如此,AP2 并未消解 Web3AI 的生存空间。相比于 AP2 所代表的传统框架延伸,Web3AI 正在探索完全不同的范式:去中心化托管、链上验证、自主管理资产的 DeFAI 模式、基于数字身份与链上声誉的信任体系、DAO 治理框架,甚至是 AI Agent 化身为链上 NPC 与数字分身。这些方向虽然还处于早期,但其潜力在于创造一个完全独立的去中心化数字社会,具备抗审查性与更强的自主性,是 AP2 难以覆盖的场景。
未来更可能出现的不是二者的竞争,而是互补。Google 的 AP2 将推动大众在传统支付与 AI Agent 自动化上的接受度,而随着用户逐渐习惯 AI Agent 管理资产的模式,他们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Web3AI 提供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当传统框架满足不了匿名支付、跨境抗审查资金流动等需求时,加密原生的 AI Agent 就能真正展现优势。
从当前局面来看,AI Agent 的核心技术推动力仍然掌握在 Web2 巨头手中,Web3AI 需要更多实践和突破来缩小差距。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两大体系的不断融合,一个混合型的 AI Agent 生态将逐渐成型,它既依托传统支付体系的便利,也会吸收加密世界的创新力量。AP2 的问世,或许只是这个更大格局中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