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红杉中国的沈南鹏在微信群里敲下几行文字,截图很快被转发到无数投资群,像是一声战鼓,把市场情绪推向高潮。
那时,市场氛围近乎亢奋。Coinbase 刚刚在纳斯达克挂牌,FTX 仍被视作“下一个华尔街巨头”,几乎所有古典 VC 都急切地贴上“加密友好”的标签。
“这是一场三十年一次的技术浪潮”,有人这样断言。红杉的宣言,成为那轮牛市最具标志性的注脚。
然而,仅仅四年之后,这句话却显得讽刺。许多当年喊着“All in Web3”的机构,如今或已悄然退场,或收缩投资规模,或直接转身追逐 AI。
资本的反复横跳,折射出周期的冷酷与无情。那些当年勇猛闯入 Web3 的亚洲古典 VC,如今的处境如何?
蛮荒年代的开拓者
2012 年,Coinbase 在旧金山刚刚起步,比特币价格还停留在十几美元。当时,IDG 资本在 YC 的路演活动中,投下了天使轮的一票。这笔投资在 2021 年 Coinbase 上市时,被估算获得上千倍回报。
中国的故事同样跌宕。2013 年,OKCoin 拿到 Tim Draper 和麦刚的投资;火币获得了真格基金与红杉中国的支持,红杉在火币的股权占比一度高达 23.3%,仅次于创始人李林。
同一年,光速创投的曹大容在一次牌局中首次向赵长鹏介绍比特币。这次偶然的交流,后来间接催生了全球最大的加密交易所。赵长鹏卖掉上海的房子,All in 比特币,2017 年创立币安,仅 165 天便登顶全球第一。
然而币安的早期融资并不顺利,只拿到陈伟星、张量等人的资金。红杉中国在 2017 年一度有机会以 8,000 万美元估值入股币安,却因分歧未果,后来还与币安对簿公堂。
同样在 2014 年,天使投资人王利杰以 20 万元押注 NEO,结果收获了人生最重要的回报之一。2012 至 2014 年,当加密原生 VC 仍在襁褓之时,古典 VC 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三大交易所、比特大陆、imToken 等明星项目的背后,都能看到红杉、IDG 等身影。
狂热与崩塌
2017 年,ICO 浪潮点燃了市场,代币暴涨。王利杰抛售 NEO 后错失 6,000 倍涨幅,反而在熊市中疯狂下注,每天投入数百万美元,直至“见人不如见白皮书”。
2018 年初,徐小平那句“区块链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革命”在微信群里流传,成为牛市顶点的标志性语录。
然而,泡沫终究破灭。数千个代币归零,比特币跌去八成。币圈在主流投资人眼中,成了不值一提的“骗局代名词”。微信群冷清,创业者受尽冷遇。2018 年的加密世界,从造富神话跌入鄙视链底端。
再度归来
2020 年 3 月的暴跌是行业的至暗时刻。但美联储的“放水”意外扭转了局面,比特币一年涨了 6 倍。Coinbase 上市更像是一声惊雷,让古典 VC 重新正视加密世界。
这一次,他们换上了更体面的叙事——不再直白地说“投资加密货币”,而是宣称“投资下一代互联网”。Web3 取代 Crypto,成为新的标签,披上了道德正当性的外衣。
DeFi 的爆发、NFT 的狂热、SBF 的崛起,推动资本与人才的双向流动。红杉、IDG、启明、金沙江纷纷入局,甚至直接成为 Binance Labs 的 LP。微信群与酒局里,古典 VC 的身影和猴子头像比比皆是。
2021 年的牛市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墜落与幻灭
然而,2022 年的暴雷把一切推入深渊。LUNA、FTX 的崩塌摧毁了市场信心,也让红杉、淡马锡等古典 VC 蒙受惨痛损失。
许多项目在短短数月内失去叙事支撑,投资逻辑彻底失效。Scroll、Aptos 等曾经被捧为新星的项目,市值大幅缩水,VC 投资动辄亏损 80% 以上。
更残酷的是,交易所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项目的成败,与技术和用户关系不大,而取决于能否上币安、筹码结构是否友好。古典 VC 被边缘化,成了“搬运工”,辛苦投钱,却只分到残羹冷炙。
与此同时,AI 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资本的方向。朋友圈里的 Web3 投资人,转眼成了“AI 投资人”。2023 年之后,90% 的古典 VC 已经不再看 Web3。
新局与未来
2025 年的 Web3 一级市场,格局冷清而收缩。红杉中国、IDG 等少数机构仍有零星布局,但多数人已退场。PIPE 项目的崛起,又吸走了原本流向早期加密项目的资金。
不过,曙光并未熄灭。Circle 的上市点燃了稳定币与 RWA 的新故事。稳定币更接近银行业,RWA 则把国债、房贷、不动产等资产搬上链,二者都具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更符合监管期待。
与此同时,“币股化”趋势显现。上市公司通过 PIPE 配置 BTC/ETH/SOL,转身成为加密财库公司,吸引了 Peter Thiel、华兴资本等机构的加入。
在 LP 层面,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传统资金方,也开始重新评估加密资产的价值。
尾声
十余年间,古典 VC 在加密世界的角色起起落落。他们曾是开拓者,也曾是狂热的推手;他们在牛市里呐喊“All in”,却在熊市中黯然退场。
未来,他们是否会再次大规模入局?没人敢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密行业的脚步不会停下。
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真正伟大的创新,往往始于公共物品。比特币没有融资,却改变了世界。”
或许,古典 VC 仍会在某个新的周期里,再次被吸引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