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市场规模飙升至290亿美元,过去三年的增长超过380%。这一增长令人振奋,但相较于全球250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这一份额仅为0.0116%,显示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到2030年,RWA代币化市场的预测规模差异巨大,从麦肯锡预测的2万亿美元到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的16万亿美元不等。这既凸显了巨大机遇,也反映了采用轨迹的不确定性。预计只有符合机构标准的提供商才能在未来数万亿美元RWA上链的浪潮中占据先机。
RWA代币化的核心机会集中在资产类别、服务提供商和区块链网络三大方面。与稳定币类似,RWA是2025年增长最快的DeFi叙事之一。早在2018年,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RWA代币化实验就已启动。尽管如此,RWA的快速发展曾受制于监管分散化、结算和托管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智能合约与跨链桥等技术风险。
2025年的爆发性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定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过去几年,利率变动与监管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了链上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格局。美联储在2023年将利率提高至5.5%,资金因此向低风险、透明的资产渠道转移,使代币化国债成为链上散户投资者和DAO财库的重要投资工具。Web3领域的参与者也纷纷效仿,例如Sky旗下的Grove DAO投入10亿美元于代币化国债产品。
RWA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监管环境的明确化。欧洲的MiCA法规为数字资产监管提供了清晰指引,经合组织的CARF框架为跨境加密资产交易信息交换提供标准化方法。在美国,《GENIUS法案》的批准标志着稳定币和RWA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阿联酋和新加坡等国家也持续支持数字资产的发展。传统金融巨头的加入,如贝莱德和富兰克林邓普顿,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性和合法性保障。贝莱德的BUIDL基金目前是链上最大RWA资产,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
从资产类别来看,私人信贷占据主导地位,总额约167亿美元,占总市值的60%以上。私人信贷的代币化打破了传统可及性和分配性限制,使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美国国债代币化是第二大类,总额74亿美元,占比30%,其中贝莱德BUIDL基金持有约三分之一。国债代币化带来的好处包括交易时间延长、即时结算、广泛分配以及与DeFi工具组合的潜力。大宗商品和房地产资产总额约20亿美元,占比不到7.5%,是增长最快的资产类别之一,年增超过200%。机构另类基金、非美国政府债券、股票和公司债券分别贡献19亿美元、13.3亿美元、5.2亿美元和2.65亿美元的市值。
在技术层面,以太坊仍然是RWA锁仓价值的主要承载链,占比约59%。Layer 2网络如ZK Sync(24亿美元)、Polygon(11亿美元)和Aptos(7亿美元)也在积极尝试RWA代币化。Arbitrum通过将RWA作为DAO财库的避险抵押品,创造了约3.7亿美元的L2市场,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模板。
RWA要达到机构级标准,需要满足五大关键要求:监管清晰、独立验证、机构托管、透明度和可组合性。OpenEden作为案例,展示了这些要素在实践中的应用。该平台专注于美国国债代币化,为寻求低风险流动性投资的链上投资者提供机会。其基金获得标普AA+基金信用评级和S1+波动率评级,并由纽约梅隆银行托管,充分保障了合规性和可信度。
OpenEden的主要产品包括TBILL和USDO。TBILL代币对应短期美国国债,1:1挂钩美元,为合格投资者提供低风险收益机会,铸造和赎回受严格条件限制。USDO是一种受监管的收益型稳定币,由美国国债和逆回购协议支持,提供每日调整锚定和累计收益两种模式,可在以太坊、币安智能链和Base上使用。USDO与DeFi工具高度可组合,已被整合为场外抵押品(OEC),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交易效率和收益机会。
通过对TBILL和USDO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符合五大机构要求的RWA产品才能获得市场认可。监管不明确、托管缺失或透明度不足都会导致信任流失,阻碍机构参与。未来,随着托管、结算和监管突破,RWA代币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短期内,美国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仍将是主要驱动力,而中长期增长最快的将是私人信贷和房地产领域。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增长70至100倍,逐步释放巨大的链上投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