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与VC币冲突加剧 行业定价与价值发现功能彻底失灵

终于,有项目方打破沉默,公开揭露了行业内长期被掩盖的灰色交易和潜规则。

 

Zerebro联合创始人@omedia_jyu实名发声,披露了他与交易所上币及做市商之间的纷争:@binance要求100万美元现金才能上币,@krakenfx索要10万至20万美元加代币,@Bybit_Official开出25万美元加代币的天价,而@wintermute_t甚至直接要求占据项目10%的代币供应量。

 

这些数字看似冰冷,但却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击碎了加密行业长期以来“上币即巅峰”的神话,血淋淋地揭示了项目方、交易所和做市商之间复杂而隐秘的利益链条。

 

当然,Zerebro本身也并非无可指责,他此前的“假死”事件以及项目韭菜损失不容忽视,本人持有的$ZEREBRO也被割掉了2万美元。但正因如此,他的爆料更显得难能可贵,至少他选择了站出来揭示行业潜规则。

 

长期以来,VC币项目方、交易所和做市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默契。交易所通过上币收费与市场运作获取利润,做市商则以流动性和差价赚取收益,而VC则寻求快速退出实现资本增值。表面上看,各方互利,但实际上,这种结构隐藏着深刻的不平衡与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这类矛盾会在此刻爆发?原因之一是近期的1011黑天鹅事件,它堪称交易所主导的加密圈“次贷危机”,数十亿美元杠杆仓位被清算,许多山寨币价格一度归零,暴露出流动性枯竭、项目质量低劣的现实。长期依赖炒作和虚高估值支撑的VC币项目,在这样的冲击下终于无法维系。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中,交易所自身也遭遇了巨大压力和情绪反噬,部分项目方趁机发声,将行业内部潜规则曝光。交易所、VC和做市商利益链条上的矛盾被放大,表面上的合作关系被彻底撕裂。

 

当VC币上线动辄数十亿美元估值,却缺乏实际流动性和真实用户承接时,整个生态陷入畸形循环。交易所希望通过天选项目保持声誉,做市商追求超额利润,VC希望快速退出,而最终所有风险和成本都转嫁给了散户。项目方在这个利益漩涡中进退维谷,他们既要应对VC的压力,也要支付高额上币和做市商费用,还要面对币价暴跌和市场质疑。

 

问题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上币费用的高低,或者散户对高FDV砸盘的抱怨,更关键的是整个行业的定价机制和价值发现功能已经失效。当上币不再评估项目质量、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而是完全依赖“送钱上币”或“锁币上币”,市场就从资本配置的工具,转变为纯粹的资金游戏。交易所更不再满足于挑选优质项目,而是自建项目,批量孵化,彻底将资本游戏化。

 

交易所与VC币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升级。当交易所意识到VC币只是利用平台作为退出通道,他们便有动机直接掀桌子,不再配合VC币的玩法。这不仅加剧了市场混乱,也让项目方成为夹在中间的“受害者”,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悲观地看,这次爆料可能不会立即改变行业现状。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场“狗咬狗”的苦情戏,利益格局依旧顽固,资本与权力的游戏仍在继续。

 

但积极的一面是,这种爆料打破了沉默,让更多项目方意识到,他们并非完全被动。至少,他们可以站出来,公开反抗这种扭曲的规则,尝试为行业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环境。即便改变有限,但正义之声的出现,本身就是行业自我救赎的重要信号。

 

在未来,加密行业若想真正恢复价值发现功能和健康定价机制,交易所、VC和项目方都需要重塑信任关系,降低投机性操作,重回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本质。这不仅是市场参与者的责任,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