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面临威胁:杠杆国债交易或引发抛售潮

尽管全球市场因贸易紧张局势剧烈波动,比特币(BTC)却意外表现出强劲的稳定性。近期,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对180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引发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1%,并导致中国进行报复性措施,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

 

在此背景下,比特币价格维持在8万美元以上的高位,令不少投资者将其视为“数字黄金”甚至潜在的宏观对冲资产。加密投资机构21Shares的专家大卫·埃尔南德斯指出:“尽管标普500本周下跌约5%,但比特币仅小幅回调后迅速反弹。这种韧性显示其可能在经济动荡中提供价值储存作用。”

 

这种市场表现为比特币提供了构建“避险资产”身份的机会。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其“抗风险”的属性可能成为未来机构资金配置的核心考虑因素。

 

然而,短期内风险依然存在。一种名为“国债基差交易”的高杠杆套利策略可能对整体市场构成重大系统性威胁,进而波及比特币价格。

 

什么是国债基差交易?

 

国债基差交易(Treasury Basis Trade)是一种通过同时买入现货国债并卖出国债期货,以利用两者价格微小差异获利的策略。此类交易高度依赖杠杆,有时高达50倍,使其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极度脆弱。

 

这类策略曾在2020年3月的疫情恐慌期间爆仓,成为当时“现金为王”行情的导火索之一。当所有资产被抛售以换取美元流动性时,比特币价格在一天内大跌近40%。

 

目前类似的风险正在积聚。据ZeroHedge报道,截至今年3月底,市场上的国债基差交易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美元,是2020年疫情爆发时的两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类交易对利率变化极为敏感,国债收益率每上升1个基点,这些仓位的价值可能就损失高达6亿美元。

 

市场波动指标急剧上升,预示潜在动荡

 

代表美国国债市场未来30天预期波动率的MOVE指数在上周五飙升至125.7,创下自2023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种走势通常预示着市场不安情绪的升温,也意味着高杠杆策略正处于风险边缘。

 

国际金融研究所(IIF)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表示:“杠杆套利在市场波动性加剧时最为脆弱。若市场剧烈调整,资产可能被集体抛售以满足流动性需求,就如同2020年所发生的情况。”

 

潜在影响:比特币是否能继续稳定?

 

虽然比特币当前表现稳定,但若出现类似COVID危机那样的系统性抛售,投资者可能不得不清算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种资产。也就是说,尽管比特币被视为避险工具,但在高杠杆流动性紧缩的极端情境下,它也难以独善其身。

 

布鲁金斯学会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亦提醒,美联储可能需要在极端市场压力下,重新审视是否应支持从事基差交易的机构,以避免风险蔓延至整个金融系统。

 

总结:

 

比特币的韧性虽令人鼓舞,但宏观层面的金融杠杆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债券市场动荡的当下,这些潜在“定时炸弹”若被引爆,将打破比特币当前的稳定表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基差交易相关动态以及利率市场的波动趋势,以判断比特币下一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