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加密资产的独立性正在形成?
2025年初,市场参与者再一次对比特币是否“脱钩”展开激烈讨论。所谓“脱钩”,指的是一种资产与其他主要资产(如股市、黄金或债券)之间相关性显著下降,开始表现出独立的价格行为。Coin Metrics 最新研究指出,比特币与黄金及股票的相关性已降至历史低位附近,引发对其资产本质和宏观驱动机制的重新审视。
这是否标志着比特币正逐步摆脱“高贝塔风险资产”的角色,迈向“独立资产类别”的新阶段?又或者,这只是另一轮短暂的市场错配?
本文将系统梳理比特币在不同宏观利率周期下的表现、与传统资产(如黄金与标普500)的相关性演变、其市场Beta值波动的含义,以及波动率趋势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比特币究竟是在走向成熟,还是在经历一次被高估的“幻觉脱钩”。
一、比特币与利率周期:政策框架如何影响其价格行为
利率,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深刻影响所有风险资产的定价。而比特币虽号称“去中心化”,却从未真正逃离货币政策的辐射。
我们可以将过去十余年分为五个利率周期阶段,并观察比特币在不同政策环境中的回报表现与相关性变化:
1. 零利率宽松期(2010-2015)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零利率政策下,比特币完成了从无名项目到早期资产的原始积累期。利率变化对其影响有限,其回报更多受技术采纳、网络效应和极端投机驱动。
2. 温和加息期(2015–2018)
美联储开始尝试“正常化”,将利率从0%逐步上调至2%左右。比特币回报在2017年迎来历史性牛市,但与政策变化相关性不强,显示出其对货币政策尚未建立稳定反应机制。
3. 紧急降息期(2018–2022)
COVID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实行超宽松政策,资产负债表激增。此阶段比特币与利率变化的相关性波动剧烈,并在2020–2021年与利率下行呈强正相关,表现出一定的“流动性交易品”特征。
4. 激进加息期(2022–2023)
随着通胀飙升,美联储快速将利率推至5%以上,比特币进入承压期,其与利率的负相关性达到历史峰值。叠加FTX崩盘等行业冲击,市场风险偏好极度收缩。
5. 高位降息预期期(2023–至今)
虽然政策尚未彻底转向宽松,但市场对2024–2025年降息的预期已逐渐升温,比特币表现温和上涨。此阶段相关性趋近于零,表明市场对比特币的定价机制正进入模糊与重构期。
关键启示:比特币并未对利率“免疫”,但其响应路径充满非线性。它更像是一种对“宏观转折点”敏感的风险载体,而非稳定的对冲工具。
二、比特币的资产相关性:正在失去“影子资产”的身份?
观察一项资产是否与他类资产“脱钩”,最直接的方法是考察其滚动收益相关性。数据显示:
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相关性:在2020–2022年间曾稳定在0.3–0.5之间,显示其作为“高贝塔资产”深度嵌入股市周期。
比特币与黄金相关性:波动较大,受市场避险情绪左右,但长期来看并不稳定。
然而,自2025年2月起,比特币与上述两类资产的90天相关性已同步降至0.1以下,接近“统计脱钩”的边界。这种情况在过去五年中极为罕见,仅在以下几次事件后出现:
2017年ICO泡沫爆发
2021年中国禁矿令实施
2024年比特币ETF正式获批交易
当前阶段是否为新一轮“结构性脱钩”,仍需时间验证。但至少可以确认:比特币的定价因子正脱离单一市场驱动,而变得更具独立性与多样性。
三、市场Beta的演化:比特币仍然是一种“杠杆情绪放大器”?
Beta系数衡量资产对市场变动的敏感度。比特币在多数时期的Beta值远高于1,2021年牛市期间甚至一度超过2,表明它不仅随市场涨跌,还会放大市场情绪。
当前情况:
2024年比特币对标普500的Beta值维持在1.2–1.5之间,仍属高敏感区间。
与黄金的Beta值趋于中性甚至轻微负值,强化了其“非避险品”的认知。
变化趋势:进入2025年以来,市场Beta值逐步下降,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预期波动的重新定价。这或许意味着比特币正在被纳入更加成熟的投资组合结构中,其“投机属性”有所缓释。
四、波动率下降:比特币风险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演化
与相关性和Beta不同,波动率反映的是资产自身内在风险水平。比特币过去以极端波动著称,年化波动率动辄超过100%,远超多数资产。
当前观察:
自2021年以来,180天滚动已实现波动率持续下降,目前稳定在50–60%区间,已接近英伟达等科技成长股。
相较于TSLA和MSTR,比特币的波动性甚至更低,这在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波动性的下降可视为几个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长期持有者比例上升,链上数据显示,3年以上未动的比特币占比接近70%。
2. 机构化交易结构稳定,ETF与衍生品的参与增加了交易深度。
3. 叙事疲劳带来的交易频率下降,比特币从“热点”变为“常态配置”。
这种“风险成熟化”或许为比特币作为核心资产配置打开新空间,但也可能限制其短期高回报潜力。
结语:比特币的“去相关化”是幻觉还是新范式?
比特币是否真的实现了与传统市场的“脱钩”?答案并不简单。虽然数据层面显示其相关性下降、Beta收缩、波动率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资产”。
更可能的解释是:比特币正处于一个结构性再定价阶段,在宏观不确定性、市场周期切换与行业制度化演进的共同作用下,其行为模式正在转变。
未来,我们或将看到一个波动更温和、响应更迟滞、叙事更复杂的比特币。这未必是坏事,因为这代表着它正在从“投机工具”向“结构性资产”转型。
但在那之前,每一次“脱钩”,都值得我们保持谨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