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重塑美元格局:美国国债市场迎两万亿美元数字资产需求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在国会作证时指出,随着加密货币尤其是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将在未来数年迎来高达两万亿美元的新增需求。这一潜在趋势的背后,是数字资产生态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日益加深的融合关系,稳定币已成为连接两者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资产与美国国债的“新纽带”

 

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贝森特特别强调了美国在制定全球加密金融规则中的角色。他指出,美国不仅应该积极塑造数字资产市场的国际标准,还应以战略眼光引导其与美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深度结合。

 

“我们不能只是旁观者,”贝森特表示,“美国有机会在确保监管透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将加密创新转化为增强国家金融韧性的工具。”

 

贝森特强调,特别是在美元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传统海外债权人购买意愿减弱的背景下,稳定币市场可能成为美国国债新的长期需求来源。这种转变,意味着私人科技公司通过稳定币机制,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美元流动性的分布。

 

稳定币成为“隐形央行”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币发行商,如Tether和Circle,已经成为美国短期国债的重要机构买家。

 

截至2024年3月,Tether报告称其储备中包括约1200亿美元的短期美国国债;与此同时,Circle则持有约220亿美元的美债。这些国债是为了支撑其发行的USDT和USDC等稳定币的价值——换句话说,每一枚稳定币背后,都以真实的、低风险的美元资产作为抵押。

 

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币发行机构已成为“影子央行”,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美元输出到全球市场。用户通过在交易所或链上钱包持有稳定币,间接成为美债系统的一部分。这种新型结构,不仅强化了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使得美国财政部获得了一种新的“国内买家群体”。

 

潜在立法为国债需求注入制度基础

 

美国国会当前正审议两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案:2025年《稳定币信任与银行许可执行法案》(STABLE Act)和2025年《政府数字货币创新与用户安全法案》(GENIUS Act)。这两部法案都提出,稳定币发行商必须以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美国短期国债——作为全额抵押。

 

如果这类立法得以通过,将从法律上确立稳定币与美国国债市场之间的制度性链接,迫使整个行业将巨额资本配置至国债,从而大幅增强美债市场的内在需求基础。这也为稳定币成为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长期潜力。

 

尽管法案面临党派之争的阻力——如近期已有9名议员因投资者保护条款不足而撤回支持——但市场普遍预计最终版本将保留稳定币全面抵押国债的核心条款。

 

美债市场结构或将发生变革

 

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看,稳定币对美债的长期需求不仅有助于弥补来自海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缺口,也可能对利率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私人稳定币的快速流通意味着国债资产的流转速度正在被加快,交易需求更加频繁,从而提高了市场效率和深度。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元的使用意愿下降,美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渠道来确保美元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不被削弱。稳定币的全球化流通特性,使其成为美元输出的“新通道”,而稳定币对国债的依赖,则为这一通道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柱。

 

一个新金融周期的起点

 

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资产对美债的结构性吸纳可能预示着一个新金融周期的开始。稳定币的制度化不仅提升了其在支付与结算中的可信度,也在重塑央行与市场之间的货币机制逻辑。

 

如果未来美联储选择允许通过稳定币渠道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或将其纳入货币政策评估体系,美国将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数字货币化”的核心转型。

 

当前的政策选择,将决定未来十年数字金融体系的框架。而稳定币、国债与美元之间的三角关系,或许正是美国重新定义全球金融霸权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