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Telegram正式上线了“礼物市场”(Gifts Marketplace),一个基于TON区块链打造的NFT交易平台。该市场允许用户在Telegram内直接展示、交易他们所收到的数字礼物,并以平台内部虚拟代币“Stars”作为主要交易媒介。这一举措,不仅完善了Telegram原有的NFT产品线,也为其“社交交易”战略注入了重要一环。
这并非Telegram第一次涉足NFT领域。早在2024年10月,Telegram就推出了“礼物”功能,用户可以将个性化动画艺术品和祝福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其中部分礼物被设计为限量版,并可铸造成NFT。如今,礼物市场的推出,则进一步激活了这些社交资产的流通性与变现潜力。
从社交表达到链上确权:Telegram的NFT礼物演进路径
Telegram的NFT礼物生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其在Web3领域的逐步深入展开:
2024年10月,Telegram上线“礼物”功能,用户可在聊天中发送动画祝福与个性化内容,有些礼物具备稀缺性,可铸造成NFT;
2025年1月,外部NFT平台Getgems支持Telegram礼物NFT的交易,使其流动性开始进入外部市场;
随后不久,Telegram推出官方交易Bot,用户可使用TON直接在Telegram内部买卖这些NFT礼物;
2025年5月,“礼物市场”正式上线,用户可在其个人资料页出售所持有的礼物NFT,或使用Stars代币购买他人赠送的礼物。
这条演进路径清晰显示出Telegram逐步将社交资产链上化、市场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平台内部的经济闭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礼物市场的核心亮点在于支持C2C交易。这意味着礼物不再只是由官方发行的内容,而是可以由用户自由上架与定价,进一步激发社区参与度与用户内容生产。
Stars代币与经济闭环:礼物市场的金融引擎
Telegram为礼物市场引入专属虚拟代币“Stars”,这一点至关重要。用户既可以用Stars购买其他人的礼物,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礼物挂牌出售换取Stars,形成闭环交易体系。这种设计不仅使NFT礼物获得流动性,也为用户带来真实的经济激励。
用户在出售礼物时,只需打开Telegram个人资料页面,选择任意礼物并设置期望售价(以Stars计价),便可将其上架市场。这些已上架的礼物将同步出现在用户主页和礼物市场中。买方则可直接在市场中用Stars购买礼物,送给自己或他人。
随着Stars交易体系的成型,Telegram正在构建一个由社交驱动的虚拟经济系统,将用户行为价值化,使每一次互动都可能转化为经济回报。
礼物NFT的文化与玩法价值:社交资产的边界延伸
Telegram的社交资产不仅是可交易的资源,也是文化表达与身份标识的工具。
NFT礼物与Telegram社群文化深度融合,许多礼物本身就是流行文化的具象表达。例如,一些限量发行的节日主题礼物,既具纪念意义,又因其稀缺性而具收藏价值。此外,礼物NFT也正在被整合进Telegram小游戏生态中,成为游戏内可用的装饰道具或身份标识,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
这种社交资产的演化路径,与区块链“确权”逻辑高度契合。从匿名手机号、虚拟账号名,到个性化礼物,Telegram正在将原本碎片化、封闭式的社交行为,逐步转化为可确权、可流通的链上资产。相比传统社交平台,Telegram正在Web3场景下重构社交行为的经济意义。
社交交易战略:Telegram未来的增长引擎
2025年,Telegram的战略重心正全面向“社交交易”倾斜。从匿名手机号到NFT礼物,从Getgems市场到官方礼物交易平台,每一个产品迭代都在打通社交互动与价值交换之间的通路。
这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叠加,更是一种范式上的转变。Telegram不是将交易硬插入社交之中,而是通过用户原本就熟悉的表达方式——如礼物、昵称、头像等社交资产,逐步引导其上链、确权、流通。通过NFT和虚拟代币的组合,Telegram正在构建一个“社交即资产”的新型平台模型。
这也意味着,未来用户之间的互动将不再只是情感交换,更是潜在的价值交换。每一次送礼、每一次展示,都是个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对Telegram而言,这种社交交易模型不仅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更能借助TON生态和Stars代币构建完整的Web3经济体系。
结语:社交资产经济正在成型,Telegram是先行者
Telegram礼物市场的推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更是社交产品向“资产化”、“交易化”演进的重要里程碑。在社交行为价值化的大趋势下,Telegram通过NFT、TON、Stars构建起了自己的社交资产闭环,抢占了社交交易领域的先发优势。
未来,随着更多Web3应用与社交互动结合,这种将情感、表达、身份与价值统一的产品形态,或将成为新一代社交平台的标准。而Telegram,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