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政府宣布暂缓对中国商品加征超大规模关税后,美股迎来一轮强劲反弹,道琼斯指数周一暴涨逾1,100点。这场由“未触发最坏情形”带来的市场狂欢,虽然短暂缓解了投资者的神经紧张,但真正的问题远未解决。贸易战并未结束,税改悬而未决,而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一次“避免自伤”的市场狂欢
本轮市场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日内瓦的表态:美国将仅对中国加征30个百分点的额外关税,而非此前威胁的125个百分点。这在投资者看来,等于避免了向自身经济开枪,因此引发了市场的乐观情绪。
然而,这种乐观是否合理?事实上,大多数特朗普任期内加征的25%关税依然维持不变。同时,政府仍承诺维持对其他国家商品10%的基准关税。在此背景下,关税政策的“暂缓”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贸易宽松。正如分析人士所言,这是一次“因为未伤到自己而提前庆功”的市场反应。
贸易谈判并未解开核心矛盾
从策略角度看,美国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许确实迫使中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但这仅是复杂博弈的开始。结构性分歧、战略性摩擦与长期利益冲突,使得真正的协议遥遥无期。即使短期出现某种“贸易休战”,也无法根本解决美中之间的系统性矛盾。
贝森特与格里尔也承认,强硬姿态是达成谈判的必要前提。但这种威胁式谈判策略也可能带来副作用——一旦市场感受到美国存在后撤压力,谈判立场便难以维持,而这正是目前金融市场波动所释放的信号之一。
税改困局与债务风险螺旋上升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试图依靠税改拉动经济,但相关立法进程却阻力重重。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日前公布的税改草案中,拟议提高州和地方税收抵扣上限,这一变动在共和党内部引发激烈争议,影响方案通过的可能性。
更严峻的是,美国债务水平已达到危险边缘。截至目前,公众持有的国债已接近GDP的100%。耶鲁预算实验室估算,当前关税政策将使美国家庭平均损失达2,300美元,同时拖累美国经济年增长率减少0.4%。而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乔舒亚·劳指出,美国目前的财政路径最大风险就是债务与赤字。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35年,每1美元联邦开支中将有22美分用于支付利息。但如果利率比预期更高,这一比例可能升至29美分。债券市场也早已做出反应。在最新一轮30年期国债拍卖中,外国投资者明显减少了购买额度,反映出他们对美国财政前景的担忧。
债务上限与立法障碍叠加
除了税改本身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还面临债务上限的紧迫时间表。若在8月前无法成功提高债务上限,将引发更大范围的市场担忧。这种财政悬崖不仅削弱政府信用,也可能加剧国债市场的风险溢价。
更关键的是,市场开始意识到,税改与贸易战并不是孤立事件。两者的联动效应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关税增加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而税改若无法落地,又难以提供足够的激励来维持投资与消费热情。政策不协调的结果,就是经济缺乏稳定预期,市场信心反复动摇。
从情绪到实质:市场反弹的临界点
正如市场评论员贾瓦德·米安在其时事通讯《Stray Reflections》中所言:“每次市场反弹,最终都会遇到临界点,从消息驱动转向对结构性改善的需求。”当前的反弹更多建立在短期利好之上——贸易消息带来安慰,税改带来希望。但如果后续缺乏立法实质、财政计划空转,市场情绪可能迅速回落。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从“关税到税收”的政策转折,更是从“叙事到实质”的市场考验。一旦市场察觉政策传导失效,这轮反弹便可能成为“最后一舞”。
小结:迷雾中前行的美国经济
美股短暂的庆祝背后,是对未来高度不确定性的深层焦虑。贸易谈判尚未有定论,税改推进困难重重,而债务与赤字问题则像一枚定时炸弹悬于头顶。虽然政府在策略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避免最坏的关税升级——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美国经济是否能在政策协调、财政纪律与增长动能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将决定市场反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此刻的喧嚣或许只是风暴前的沉寂,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