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叙事的加密试验场:泡沫轮回中的技术探索与资本幻觉

每当宏观形势有利,区块链市场似乎总会迎来一次短暂的狂欢。这一次也不例外:比特币重新站上10万美元,ETH也回到2500美元上方,看似又一轮牛市的起点。然而,归根结底,这一波上涨仍与传统金融紧密挂钩——美英达成贸易协议、中美磋商回暖,都是资本情绪回升的重要催化剂。这也再次证明,加密市场依旧是一个与宏观政策高度相关的风险资产场域,还远没有脱离其“高波动性衍生品”的属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探索区块链未来方向时,更倾向于寻找具备跨周期生存能力的真实创新。而在众多方向中,AI + Web3 是目前最具想象力、争议也最大的叙事赛道之一。从概念热潮到项目破发,从社区迷因到风投加持,AI在Crypto中的实验已进行五年,走过了五波浪潮。以下将分阶段梳理,重点分析当下的第五阶段所释放的新信号。

 

第一波:概念苏生与旧项目的复活

 

2018-2019年间,Fetch.ai、SingularityNET等项目便提出了“区块链 + AI”的初步设想,但因缺乏杀手级应用而反响平平。真正点燃这一叙事的,是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它不仅令公众首次直观感受到AI的强大,还让加密市场嗅到炒作的新机会。

 

2023年初,ChatGPT带动AI主题迅速席卷加密圈,一批尘封已久的AI概念币如FET、AGIX、OCEAN借机复活,价格在短期内飙涨数倍。整个市场的情绪建立在对“AI将重塑人类生产方式”的集体憧憬之上,但项目本身多是PPT驱动,落地寥寥。

 

这是一场典型的“叙事重估”行情:旧项目讲新故事,投资者则用热钱投票。一旦情绪退潮,泡沫破裂便不可避免。

 

第二波:生成式AI驱动的Meme炒作

 

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BTC的强势带动了市场活跃度。与此同时,生成式AI(如Midjourney、ChatGPT)已深入大众创作实践,加密社区迅速将其嫁接至Meme币领域,掀起了第二波AI热。

 

代表性案例是$TURBO,据称由艺术家利用ChatGPT生成设计思路,仅用69美元起步,竟在上线后迅速引发社区追捧。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AI赋予了meme币新的叙事包装,而“由AI创造的项目”这一设定本身就能吸引注意力。

 

这一波行情的本质,是AI成为文化素材,而非技术基石。炒作主力并不在乎项目是否具备AI能力,他们更关心的是这类“AI创造+低成本启动+高倍暴涨”的故事是否足够吸引人眼球。最终,大量此类项目归于沉寂,也在意料之中。

 

第三波:智能体幻想与自动化叙事机器

 

2024年中,AI + Crypto的整合叙事进入一个新的形态——AI Agents,也即“智能体经济体”概念开始受到关注。此时,炒作从被动的模因叙事走向了主动的“AI自我意识构建”幻想,代表项目是$GOAT。

 

$GOAT不仅是一个Solana上的meme币,它还捆绑了一个AI角色设定“TruthGPT”,由AI自主设计、营销、发币,甚至声称获得了知名投资人Marc Andreessen的支持。在这一套设定下,$GOAT在24小时内暴涨超过百倍,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话题中心。

 

本质上,这一阶段的“AI智能体叙事”进一步拉高了AI在Crypto中的神话化程度:投资者不再仅追求AI工具的使用,而是相信AI已具备“独立启动经济活动”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技术并未支撑起这样的想象,大部分所谓的AI Agents仍是预设逻辑脚本或伪装的自动交易策略,实际运作远未脱离人工主导。

 

该轮热潮最终也因外部热点(如特朗普个人Meme币的发行)分流注意力而迅速退潮。

 

第四波:生态化探索与“投资代理”幻想

 

经历三波短周期炒作后,AI + Web3迎来了相对理性的第四阶段。此轮中,AI项目开始尝试建立平台化架构,目标不再是短期爆款,而是成为AI在链上落地的基础设施。

 

代表项目如$AI16z、Virtuals等,它们试图打造类似“AI应用商店”或“AI投资DAO”的机制,借助AI模型收集链上数据、情绪信息,并做出自动投资判断。其中$AI16z因影射知名风投a16z而引发话题,加之创始人Marc Andreessen的点赞转发,一时间成为热门。

 

尽管仍有不少批评声音认为这类项目技术尚不成熟,但至少这标志着市场从“讲故事”向“构建系统”转变。其提出的“AI代理+DAO治理+自动投资”模型虽尚处于原型阶段,却已显示出对Web3经济逻辑的探索意图。

 

第五波:AI链、智能体链与价值闭环的挑战

 

目前我们所处的第五波AI浪潮,是对前三轮失败经验的总结后展开的方向纠偏。在这一阶段,一些项目试图构建服务AI模型和智能体的专属链(AI Layer1),为AI提供算力协作、数据访问、交易执行等完整支持结构。也有项目着力打造“Agent OS”或“多智能体链上生态”,意图真正推动AI的链上自治执行与应用落地。

 

这一阶段的难点不在于叙事构建,而是如何突破三个技术与经济瓶颈:

 

1. 算力成本高昂与链上部署的技术门槛;

 

2. 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隐私边界难以协调;

 

3. AI智能体行为的可验证性与不可预测性冲突。

 

换言之,如果不能构建一个闭环的价值系统,AI智能体在Web3中仍难突破“看起来很美”的阶段。当前,部分链试图通过节点激励机制、数据交易市场、可验证AI模型框架来尝试破解上述问题,但距离真正的AI自治经济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热潮之后,是一地鸡毛还是技术奇点?

 

回顾AI与Crypto的交汇历史,不难发现其每一波高潮都对应着技术热度与市场情绪的共振。然而,大多数项目仍未走出“噱头驱动”的路径依赖,真正具备长期生命力的项目屈指可数。

 

AI与区块链的结合仍是一个未完成的实验,但它的潜力不容低估。在Web3逐步走出“纯金融化”的阶段后,AI也许真能成为驱动其下一次技术跃迁的关键变量。但这一切,取决于:是继续编造下一个更大的故事,还是脚踏实地解决每一个小问题。

 

资本或许会离开,但技术会留下。而真正的创造者,也终将从泡沫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