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单位之争加剧 社区在“聪”与“比特”之间的认知博弈

在加密货币不断寻求大众采用的过程中,比特币社区内部围绕“单位标准”的争议愈演愈烈。一项旨在改变比特币基本计量单位、以增强其可支付性与用户友好度的提案近期引发了激烈争论。焦点集中在是否应放弃“聪”(satoshi)这一当前最小单位,改用“比特”(bits)作为更直观的计量体系。

 

单位改革提案引发分歧

 

比特币开发者约翰·卡瓦略(John Carvalho)于2025年4月提出了名为“BIP-177”的改进提案,建议彻底废除“聪”作为计价单位。他认为,将比特币总量从2100万个重新定义为21千万亿个单位(即百万分之一BTC为“比特”)更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采用。按照这一体系,1比特币等于1,000,000比特(bits),而非现行的1亿聪(sats)。

 

卡瓦略指出,小数点后多个零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存在认知障碍,尤其是在小额支付场景下。例如,当前以聪计价的0.00004567 BTC,对许多新用户来说几乎无法理解。而以“比特”重新表达,这笔支付将是更容易掌握的“45.67 bits”。

 

然而,这一提案迅速在社区中引起争议。一些核心比特币支持者认为,这种“更名换算”本质上没有简化复杂性,只是转移了用户的理解负担。例如,比特币资深开发者 Jimmy Song 早在2017年就提出使用“比特”作为更友好的单位,但当时就已遭遇类似反对。

 

Jack Dorsey与新手体验的推动逻辑

 

Square 和 Block 的创始人 Jack Dorsey 是推动该变革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在2025年5月的公开发言中指出,“聪”对比特币新手而言“混乱且陌生”。他主张使用“比特”作为默认单位,使得小额支付与价格显示更加人性化,并与人们熟悉的“美分/美元”结构保持一致。

 

Dorsey引用了2024年12月的一次技术讨论,重申了比特币基础设施公司 Spiral 的产品负责人 Stevie Lee 的看法——新用户大多不了解“聪”的含义,甚至有人误以为它是与比特币无关的另一种加密货币。这种误解可能在推广过程中造成阻碍。

 

Dorsey表示:“比特币的Bits更好,而比特币本身就是最好的。”这一言论获得部分开发者与企业支持者的响应,特别是在比特币支付工具和钱包界面设计者中,统一标准有利于产品优化与教育成本下降。

 

社区反对声音强烈 担忧价格认知错乱

 

尽管有企业大佬的背书,反对声音并未减弱。Swan Bitcoin 首席执行官 Cory Klippsten、Byte Federal 产品总监 Michelle Weekley 以及比特币顾问 Magdalena Gronowska 等人都表达了明确反对意见。

 

Weekley指出,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一美元等于一百美分”的概念,照此逻辑,“一比特币等于一亿聪”并无不可。她强调,改变命名只是表面工作,不如聚焦教育用户掌握比特币的单位本质。

 

Gronowska则更担心市场反应与心理预期的混淆问题。她认为,一旦公开显示方式改变,例如1 BTC突然“变成”100万 bits,某些用户可能误以为比特币发生通胀,或其价值出现剧烈变化,进而影响信心和价格稳定性。

 

比特币创始人观点与技术路径的开放性

 

支持者也援引了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本人在2010年发表的一段言论,为改革争取合法性。当时中本聪在Bitcointalk论坛中提到:“如果处理小数字让人感到厌烦,我们可以改变小数点的显示位置。金额相同,只是约定俗成。”

 

这被认为是中本聪对显示单位问题保持灵活态度的证据。也就是说,变更默认显示单位并不触及比特币底层的货币逻辑与供应机制,而是用户体验层的改良。

 

技术上看,此类变更并不需要修改比特币协议本身,而只需在钱包、交易所和支付应用中默认采用新的单位显示即可。类似的方式曾被用来调整以太坊Gas费的呈现方式,从“wei”转向“gwei”以减少认知压力。

 

Taproot之后的沉寂与BIP改革机制的重启可能

 

自2021年11月比特币完成Taproot升级后,比特币网络在技术上进入了相对沉寂期。Taproot提升了交易效率与隐私,但自那以后尚无重大的协议级更新。而BIP-177的出现,可能成为重启比特币演化与治理机制的新起点。

 

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作为比特币发展进化的正式流程,其活跃与否直接反映开发社群的活力与共识构建机制。虽然BIP-177尚处于早期讨论阶段,但围绕其引发的争议也凸显出一个事实:比特币已经不再仅是技术项目,它在迈向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着语言、心理与文化认知的多重挑战。

 

结语:技术之外的货币叙事竞争

 

“聪”与“比特”之争远不止于一个计量单位的技术选项,它反映的是比特币在现代货币体系中角色的自我重构。是坚持“硬核极客哲学”,维护原教旨主义的表达方式,还是向大众妥协,借助更具亲和力的叙事推动全球普及,这将是比特币社区在接下来几年必须直面的价值抉择。

 

比特币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社会协作与认知协议。在这个协议中,“单位”不仅是数字,更是象征。未来无论是“聪”留下,还是“比特”胜出,关键不在于名字,而在于是否让更多人理解它、信任它、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