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通过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律——第526号立法法案(LB526)。表面上,这是一项旨在提升基础设施透明度与公平性的能源法案,立法者以压倒性票数(49票赞成,无人反对)通过并提交州长吉姆·皮伦签署。然而,尽管法律文本中未明言提及“比特币”或“加密货币”,它却几乎专门瞄准了一个行业:比特币挖矿。
在支持者眼中,LB526是为了保护内布拉斯加州的电力系统免受高负载用户扰动,是“常识性的能源管理”。但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这一法案远非中立,其条文所设的各类义务与限制,足以让加密矿业对该州的未来前景产生深远的动摇。
被点名的行业:明文未提,实则聚焦
LB526专门针对耗电量超过1兆瓦的能源用户——这一门槛几乎正好与商业级比特币矿场吻合。在行业参与者看来,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设限”,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高能耗行业的普适规则。法案所附的多个要求,虽然在措辞上看似中立,但执行方式却明显倾向于惩罚性操作。
最具代表性的条款包括:
基础设施成本全部自负:矿场若需扩容接入电网,必须承担全部基础设施升级费用。这些费用不固定,可能包含变电站改造、线路升级乃至区域性调度改造,数额动辄以百万美元计。
限电优先对象:所有矿场必须签订“可中断服务”合同,在电网负荷临近上限时率先停电。这使得矿业客户即使支付了全额电费,也难以获得用电保障。
能源消耗公开披露:所有挖矿企业的年度能耗将被公示,而其他类似耗能行业如数据中心、AI集群却不受此限制。这不仅带来声誉风险,更可能成为未来政策打压的借口。
被撤回的税项与仍在隐伏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LB526的早期草案曾包含一项极具争议的能源税条款,拟对比特币矿场征收每千瓦时2.5美分的额外税收。这将使其能源成本在原有工业电价基础上增加约50%。在行业压力下,这一条款被删除,但“善意”的外衣之下,法案核心内容仍然留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与制度性风险。
即便不征税,LB526所传递出的信号依旧令人担忧:矿工不仅是电力系统中的边缘用户,还是需要接受更多监管、更多公开、更多限制的“特殊行业”。
行业反馈:从投资意愿到退出预警
这一法案迅速引发矿业巨头的关注与抗议。全球最大上市矿业公司之一——马拉松数字控股(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已在内布拉斯加投资近2亿美元,其代表在立法听证会上直言,LB526如若生效,企业在当地的扩张计划将“搁置或撤回”。
这不是威胁,而是一种市场反应。加密矿业的利润空间本就受比特币价格、电价波动与挖矿难度三重挤压。企业在选址时最看重的是两个因素:电价的可预测性与政策的确定性。内布拉斯加曾因其公共电力系统、稳定电价与宽松监管而成为新兴矿业热土,但LB526将这些优势逐步削弱。
政治话术与现实割裂:政策“中性”是否可信?
LB526的提出者、参议员迈克·雅各布森强调该法案“与比特币无关,只是用电管理”。但现实数据揭示的却是另一幅图景:内布拉斯加某些小城市中,单一矿场的耗电量甚至占到全市总供电的一半。在这种背景下,矿业被视作电网的“风险源头”而非“灵活调节者”,也就不难理解政策为何从“合作”转向了“防御”。
更关键的是,内布拉斯加全州的电力系统完全由公营机构掌控,缺乏私营竞争。在这种结构下,监管态度即市场态度,政府意志决定企业命运。当政府开始将矿工视为“搭便车者”,政策倾斜便不再是短期事件,而可能演变为一种制度性排斥。
他山之石:其他州的友好姿态与对比
与内布拉斯加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克萨斯、怀俄明和北达科他州等地,这些州在矿业政策上选择了开放、整合与法制清晰。例如:
德克萨斯州鼓励矿工参与电力负载调节计划,在电网紧张时自愿减载,并获得补贴回报;
怀俄明州通过明确的法律框架,为数字资产产业设立专门监管通道;
北达科他州为挖矿提供土地、能源补贴,并设有产业招商计划。
在这些州,比特币矿工不只是电力消费者,更被视作电网灵活调节、能源结构平衡的新型工具。而在内布拉斯加,政策正走向另一个方向:限制、排斥与公开监督。
矿工的选择:留下、适应,还是转身离开?
LB526法案将在202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之前,留在内布拉斯加的矿工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与扩张计划。要么接受高成本与不确定性的“合作”,要么向其他更为友好的州转移。
这是一个行业即将做出的集体选择。不是基于意识形态,也不是出于恐慌,而是资本与算力的理性流动。比特币挖矿不要求优待,但它需要公平。在当前的政策结构下,这种公平显然正在内布拉斯加逐渐缺失。
结语:监管与报复之间的模糊界线
如果基础设施改革的结果是让某一行业成为唯一必须披露能耗、唯一必须接受限电、唯一必须额外担责的“特殊群体”,那么这便不再是能源管理,而是一种制度性的区别对待。
比特币矿业不拒绝规则,但它拒绝伪装成规则的排斥。LB526或许并非明面上的禁令,但其深层结构已经足以构成事实上的制度性冷落。在全球算力竞争激烈、能源结构重塑的当下,内布拉斯加是否真的准备好“劝退”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
时间,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