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比特币登顶,山寨币却未见起色
在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波动中,比特币的价格持续攀升,突破了历史新高,并且稳居市场主导地位。然而,与此同时,被广泛期待的山寨币却未如期跟随上涨,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且比特币进入盘整期后,一些山寨币的价格甚至跌至比特币此轮上涨前的水平。这一现象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特别是那些期待“山寨季”到来的投资者,未能如愿以偿。
然而,币圈的“新叙事”并未出现加密货币的内部革新,反而是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了新的风口。随着Circle成功上市,加密概念股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传统金融巨头纷纷对加密资产投下热情目光,但这些概念股的暴涨并未传导到加密货币市场,尤其是山寨币。实际上,币股的繁荣是传统金融对“金融科技化”的拥抱,而加密货币市场的低迷则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对原生加密资产的影响。
传统金融资本涌向币股,加密货币却低迷
Circle上市:华尔街的加密热潮
2023年6月5日,Circle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31美元,开盘首日即收涨168%,收盘价达到83.23美元。自上市以来,Circle股价继续上涨,目前已达107美元,市值突破239亿美元。Circle成功搭建了“加密+支付”的叙事,并且吸引了众多华尔街传统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目光。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加密概念股的暴涨,包括Coinbase、MicroStrategy、Marathon Digital、PayPal等,这些股票的涨幅也在短短几天内突破了10%。
对于华尔街投资者而言,加密概念股的火爆似乎是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机会。金融机构渴望利用加密产业的增长红利,但又不想直接承担加密货币所带来的波动风险。通过购买这些股票,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合规布局,还能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内受益于科技股的上涨。
然而,Circle的USDC业务和收入能力似乎并未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重点。根据Circle的招股书,2024年其预计盈利仅为1.56亿美元,但市场却以高估值追捧其股票,这表明投资者可能并非看重其传统金融业务的盈利性,而是看中其作为支付类科技股的潜力。
加密融入传统金融:一种更“安全”的投资选择
加密概念股的火爆背后,其实是华尔街对“加密融入传统金融”的热情。稳定币如USDC、跨境支付等应用被看作是更为合规、风险相对可控的投资标的,能够减少直接持有加密货币所带来的风险。这一趋势也暗示着,传统金融机构并不完全相信或依赖原生加密货币市场,而是更青睐将加密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解决方案。
投资者购买加密概念股时,其风险因素受到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和市场情绪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加密概念股的暴涨,实际上更多是因为它们被看作科技股,而非直接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资产。
加密市场的失落:山寨币低迷
加密市场低迷,山寨币遭遇冷遇
与加密概念股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密货币市场本身的低迷,尤其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主的原生加密资产的表现相对稳定。而山寨币市场却没有延续比特币上涨的趋势,反而出现了价格回调,甚至一些山寨币跌到了比特币此轮上涨前的价格区间。
许多人认为,山寨币的表现低迷与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市场的“旁观”态度密切相关。加密市场的参与者似乎并未受到Circle等加密概念股上市的鼓舞,市场缺乏新的刺激因素。而且,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资金流入加密市场的动力不足,这使得即使有资金涌入,市场的偏好也更多集中于“安全”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资产。
市场资金分流:币股吸引资金流入
加密概念股的热潮不仅没有为山寨币带来新的资金流入,反而吸走了本可能流入原生加密市场的一部分资金。投资者们选择了通过购买加密概念股的方式进入市场,而非直接投资于加密货币本身。这使得山寨币的资金进一步流失,市场的低迷氛围持续蔓延。
当前,加密市场的主流资金依然集中于比特币和以太坊,而山寨币的表现仍然受到市场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尚未迎来转机。即便如此,传统金融资本的不断涌入,却为加密概念股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币股的崛起与加密市场的冷却
从近期加密市场的表现来看,币股的暴涨与山寨币的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金融资本的涌入加密概念股,反映了金融科技化趋势的加速,而加密货币市场本身则仍面临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山寨币的资金流出和市场缺乏新叙事的背景下,短期内难以迎来突破。
然而,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并非没有转机。随着加密市场逐步成熟,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原生加密货币市场和传统金融资本的融合能找到更加平衡的发展道路。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加密货币还是加密概念股,都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的长期发展与短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