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OS荣耀到比特币帝国 加密世界最会赚钱的公司如何默默主导风向
在USDC发行方Circle成功美股上市、首日大涨168%之后,加密行业的IPO热潮再次升温。紧随其后的Gemini也递交了上市申请。而此时,一家名气并不响亮却背景惊人的交易平台Bullish,被媒体曝出已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关注。
表面上看,Bullish低调行事,不似Coinbase那样风头正劲,但它的母公司Block.one却堪称加密历史上最擅长“资产管理”的项目方之一。曾在2017年公链热潮中筹集42亿美元的Block.one,不但成为史上最大ICO的缔造者,更凭借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资产配置,实现了超百亿美元的账面盈利。而Bullish,正是Block.one在加密牛熊更替中低调孵化出的金融野心的化身。
一家低调交易平台的惊人起点
背靠42亿美元ICO巨资起家的Bullish 启动资金已超百亿规模
2018年,以“以太坊终结者”自居的EOS横空出世,由Block.one主导发行,其ICO历时一年,募集资金高达42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在EOS的光环褪去后,Block.one转而将目光投向更“传统”的金融市场,于2021年推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ullish。
上线之初,Bullish的资金结构便堪称奢华:
- Block.one投入1亿美元现金
- 配置16.4万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97亿美元)
- 注入2000万枚EOS
- 吸引外部投资者如Peter Thiel、Alan Howard、Mike Novogratz等追加3亿美元投资
这意味着,Bullish初始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堪称加密领域初创平台中的“豪门”。
Bullish的战略转型路径
远离炒作、接近监管 立志成为华尔街认可的加密平台
与其他依靠流量驱动的中心化交易所(CEX)不同,Bullish自诞生之初便强调合规路径。其目标不仅是成为交易平台,更是成为一家能成功IPO、受传统金融市场认可的加密公司。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Bullish早在2021年便尝试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与Far Peak合并上市。Far Peak前CEO Thomas Farley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总裁,拥有深厚的华尔街背景与监管资源,正是Bullish当时“曲线上市”的关键人物。
虽然最终这次合并在2022年无果而终,但Bullish并未放弃,而是逐步将合规重心从美国转向亚洲与欧洲。
合规布局全球化
香港、德国多重牌照加持 Bullish加速国际合规落地
2024年,Bullish接连获得多地金融监管机构许可:
-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授予第1类(证券交易)、第7类(自动化交易服务)及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核准其开展加密资产交易和托管业务
Bullish目前在全球拥有约260名员工,其中超过一半常驻香港,其余分布在新加坡、美国和直布罗陀,展现出明显的“亚洲优先”策略。
与USDC深度绑定 Bullish押注合规稳定币生态
主动远离Tether 深化与Circle关系 构建监管友好交易环境
与众多平台以USDT为主不同,Bullish平台上主要稳定币交易对均为USDC。其交易量数据显示,仅2024年3月,USDC在CEX上的总交易额达到380亿美元,远超2023年月均80亿美元。其中,Bullish与Bybit贡献了约60%的交易量,成为USDC生态的中流砥柱。
这种选择不仅仅是技术或市场行为,更体现了Bullish对监管方向的深刻理解:USDC由Circle与Coinbase共同支持,透明度高,受到美国金融监管认可,是最符合合规化趋势的稳定币。
与EOS的彻底决裂
昔日荣光终成尴尬记忆 EOS社区怒斥Block.one背叛理想
虽然Bullish的母公司Block.one正是EOS的创造者,但两者如今几乎“老死不相往来”。Bullish不采用EOS技术,不支持EOS代币,甚至在公开宣传中几乎不提EOS。2021年,Block.one宣布推出Bullish后,EOS社区爆发激烈反弹,称其为“背叛”。
随后,EOS社区发起“分叉革命”,由EOS网络基金会牵头,最终通过技术手段彻底剥夺Block.one对网络的控制权,并对其提起法律诉讼,指责其未兑现对生态发展的承诺。2025年,为切断与过去的联系,EOS正式改名为Vaulta,代币代号由EOS变更为A,意图重塑品牌形象。
Block.one的加密财富帝国
持币16万枚比特币 高居全球私营公司榜首 币圈最赚钱的幕后赢家
EOS ICO时期募集的42亿美元资金,被Block.one谨慎投资:
- 22亿美元购入美国国债
- 16万枚比特币长期持有
- 投资失败的社交平台Voice与部分股权项目
截至2025年6月,这16万枚比特币的市值已超过175亿美元,较初始投资增长超130亿美元,成为其资产增值的核心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特币持仓规模比Tether还多出约4万枚,使Block.one成为全球持币量最高的私营公司。
这也让Block.one在没有推出“爆款产品”的前提下,仅靠资产配置与长期持有策略,成为加密行业最成功的“资本玩家”。
背后的启示
加密行业不只有技术与理想 真正的赢家往往是资产配置高手
Bullish与Block.one的故事折射出加密世界的一个深刻现实:技术创新和社区理想虽然重要,但最终能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能洞察监管趋势、控制资产风险、稳健布局资本路径的“聪明人”。
在热衷于“梦想改变世界”的叙事之外,Block.one以冷静、现实甚至功利的方式证明了一件事:在币圈,最赚钱的可能不是“链”做得最好的,而是最早套现、最懂监管、最擅长留下资金并全身而退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