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提出金融创新新路径 上海将引领结构性货币工具先行试验

2025年6月18日,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围绕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改革等重大议题,提出多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新举措。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全国金融政策改革中,上海将被赋予“先行先试”权力,率先探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制度创新。

 

这一系列表态不仅体现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日益主动的姿态,也昭示着上海在国家金融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正不断提升。

 

八项金融开放举措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注入新动能

 

潘功胜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上海推进八项关键性金融开放和制度创新举措,涵盖市场基础设施、跨境支付、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民币金融产品发展,具体包括:

 

1. 在上海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2. 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3. 成立个人征信机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4. 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5. 推动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离岸人民币债券(自贸离岸债);

 

6. 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资金跨境流动便利性;

 

7.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探索创新;

 

8. 联合证监会研究推动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机制建设。

 

这些举措不仅旨在服务国家战略,更将使上海在国际货币竞争、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上海将试点多项结构性货币工具 创新探索再贷款与再贴现机制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成为潘功胜演讲的亮点之一。他指出,上海将成为新一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试验田,推动多项工具的本地化测试与制度建设。这些工具将精准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强化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穿透性,具体包括:

 

- 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试点:在航贸领域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证再融资,以信用方式发放再贷款,为出口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 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以再贴现形式支持商业银行向进出口企业发放人民币融资,有效缓解外贸融资压力。

 

- 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扩大支持范围至转型金融和地方特色绿色产业,实现绿色政策与结构性金融工具的结合。

 

- 科创债券风险分担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私募债券,建立风险缓释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入高技术领域。

 

这些试点措施将成为未来全国推广的政策“模板”,有望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中发挥关键示范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发展

 

潘功胜在演讲中强调,人民币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他指出,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并在全球支付体系中跻身第三位。这不仅反映出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也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溢出效应在扩大。

 

与之相配套,中国已建成覆盖广、功能多样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已与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

 

潘功胜还特别提到,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稳定币的发展,加快构建以技术驱动的新型支付与结算生态。

 

IMF份额改革应反映真实经济格局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潘功胜指出,当前全球金融治理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占比未能准确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的全球经济地位。他呼吁加快推进 IMF 份额改革,增强其代表性和合法性,以提升其在危机应对和政策协调中的实际能力。

 

中国作为 IMF 的积极参与方,也已建立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全面落实《巴塞尔协议III》,并推动资管新规、存款保险等关键制度落地,持续提升金融体系的韧性和透明度。

 

中国货币政策持续优化 强调结构性支持与预期管理

 

在谈及货币政策框架改革时,潘功胜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央行在数量、价格和结构三大维度持续推进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支持了实体经济复苏,也稳定了市场预期。他指出,当前的货币政策正从“总量型工具”逐步向“结构性工具”过渡,政策传导机制、利率走廊、政策利率体系等关键变量正在不断优化。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引导,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前瞻性,在宏观稳定与结构调整之间寻求更好平衡。

 

结语:以创新试点激活全球金融竞争新格局

 

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的讲话,清晰勾勒出中国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方向。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通胀风险和金融科技重构的大背景下,上海被赋予结构性货币政策“先行先试”的使命,是中国以制度创新参与全球货币秩序重构的重要一环。

 

从数字货币到绿色金融,从科创债券到区块链融资机制,中国正尝试以“结构性工具+制度性开放”双轮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更大话语权。此次陆家嘴论坛,不仅是一次政策宣示,更是中国金融深化转型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