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叙事主角已换位 Crypto原住民尚未适应
近几个月,稳定币赛道迎来了令人瞩目的拐点。亚马逊、沃尔玛传出筹备发行稳定币的消息,Circle即将IPO,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GENIUS法案》,一套合规数字美元架构呼之欲出。表面看,这是稳定币的“Summer”时刻,所有数据都指向:大规模采用、主流认可、资本助推。
但奇怪的是,Crypto圈内却普遍冷淡。无论是DeFi社区、加密推特KOL还是主流链项目,鲜有人真正参与这轮热潮。与其说这是“错过风口”,不如说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游戏规则已经被改写,主角也不再是自己。
渐行渐远的Crypto Native叙事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轮动,更像是一场结构性叙事的换轨。
还记得2024年川普“发币”时,整个加密圈曾为“总统发币”这一荒诞又兴奋的叙事所狂欢。Crypto原住民(Crypto Native)沉浸于新的叙事冲击波中,希望借此再次带动下一轮10倍币的财富想象。
但当亚马逊、Meta等Web2巨头真正入局,借助稳定币打通支付闭环,整个Crypto圈却出奇地沉默。这种“集体无感”的背后,源于两个错位:
- 技术焦点的错位:Crypto圈更关注技术本身,而稳定币Summer的核心是“发行渠道”与“分发能力”——这是商业战略,而非区块链架构优化。
- 收益模型的错位:Crypto用户习惯了高波动、快速财富积累,而稳定币是低风险、低波动、长期沉淀的工具,对普通散户没有暴富吸引力。
正如Arthur在分析中所言:“没有发行渠道,就没有稳定币生意。”稳定币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发行分发网络。这也解释了为何技术上更“合规”、更安全的USDC远不敌Tether的市场份额——后者绑定了交易所、灰色渠道、甚至一些地下支付体系,形成了天然的市场护城河。
真正搅局者来自Web2世界
很多Crypto项目热衷构建新链、设计更好的算法稳定机制,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Web2巨头才是下一阶段稳定币扩张的关键节点。
- 亚马逊、沃尔玛具备线下结算场景;
- Meta 和 X(前Twitter)拥有全球数十亿社交用户;
- Google、Apple 拥有系统级支付接口与应用生态。
当这些公司开始发行稳定币,其意义不仅是发一个token,更是在悄无声息地把几十亿用户拉进一个绕开银行系统的稳定币金融体系。这种势能,是Crypto圈靠产品经理和社区运营永远无法比拟的。
稳定币Summer的真正价值,不是拉盘,而是基础设施被“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主流系统。这是Crypto不习惯的战场,但却是长期叙事的根本。
IPO、估值与资本结构的隐性战役
Circle的IPO只是开始。接下来,必将有更多试图“讲稳定币故事”的项目登陆资本市场。这些项目大多没有强发行能力,但在当前政策与市场的配合下,叙事红利极其巨大,市梦率可能拉得极高。
但这轮IPO热不必然意味着对Crypto散户有利。正如Arthur指出的,大多数Crypto原住民并无法参与这些机构性资本盛宴。他们更像是站在牌桌外的旁观者。
不过,这波IPO潮还有另一层意义:华尔街开始认真研究稳定币与加密货币的商业模型,这代表着加密行业正被纳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主流语法中。这种文化与叙事的翻译与对接,比一时的涨跌更具意义。
冷感之下的潜在红利
尽管Crypto圈当前“感知不强”,但稳定币Summer对整个加密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并不会立即提升某条链的TVL或DeFi协议的年化收益,但却在以下几个方面悄然改变行业土壤:
1. 主权信用数字化:合规稳定币成为法币锚定的新标准,让Crypto网络承载主权信用成为可能;
2. 金融产品渗透:未来DeFi协议中的底层资产将更可信,风险可控,用户可以直接构建在稳定币之上;
3. 链上经济重构:当企业开始链上记账、支付、融资,链的意义不再是“技术栈”,而是“信用承载平台”。
这是Crypto走向“真实世界”的开始,只不过这条路不再高歌猛进,而是缓慢生长。
写在最后:错位的时代,真正的转换
稳定币Summer的出现,是加密行业走入现实世界的一场制度与认知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Crypto原住民需要意识到:
未来叙事的主角未必是自己,但基础设施的演进,终将反哺所有深耕其中的人。
一切最深远的变化,都在“没有价格暴动”的日子里静静发生。
当年我们用比特币挑战传统货币系统;而今天,稳定币用Crypto反过来改造现实金融。变化已然发生,只是这次的热浪,并不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