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货币正从“边缘金融实验”演变为“主流资本配置”。一股“企业加密金库化”的风潮正席卷全球,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再到Solana、BNB甚至AI代币,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其资产负债表。这不仅是对数字资产价值的认可,更是一场对未来金融架构话语权的提前押注。
灰度投资在6月初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美国现货比特币ETP自推出以来持续吸引机构资金,5月净流入更高达52亿美元。然而,真正可能引爆新一轮需求浪潮的,不是ETF,而是企业自身作为“比特币金库”主动入场的趋势。灰度甚至预测,在未来数月内,企业购币行为有望追平甚至超越现货ETP的吸筹规模。
本文将梳理当前代表性的“加密金库公司”阵营,并深入解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纳入财务战略——这是避险?投机?还是技术转型的必由之路?
一、从比特币到AI代币,企业金库正走向多元化
首先仍以比特币为首。以Strategy(前MicroStrategy)为代表的公司,早在2020年就开启了“比特币标准”的试验。公司不仅用自有资金购买比特币,还频繁通过发债、增发等方式筹资买币。截至目前,其持有的比特币已达近60万枚,总市值超630亿美元。其联创Michael Saylor更是成为“企业加密金库战略”的旗手与布道者。2025年以来,公司已实现超90亿美元的账面浮盈。
紧随其后的是比特币矿业巨头Marathon(MARA),持币近5万枚,展现出矿企“挖而不卖”的新模式。Twenty One Capital、Riot、Galaxy Digital、CleanSpark等公司则分别代表了稳定币发行商、矿工、金融服务商等不同类型企业,均在比特币储备方面不断加码。
特斯拉、Coinbase等非典型“加密公司”也不容忽视。特斯拉在2021年斥资15亿美元购入比特币,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进入加密领域的先行者。Coinbase则作为交易平台,既是托管方也是主动配置者,其披露目前已服务超过200家金融机构对接加密基础设施。
而以太坊也不再只是技术开发者的乐园,正在被机构视为第二重要的“财库币种”。SharpLink持有超过18万个以太坊,总价值接近5亿美元,其董事长正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Mega Matrix亦已将以太坊与比特币并列纳入财库,用于增强长期财务稳健性。
Solana成为最亮眼的新星。从Upexi、Janover到SOL Global Investments,这些公司不仅大举买入现货SOL,还进行质押操作以获得稳定收益。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运营验证节点、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试图深度嵌入Solana生态,从财务配置走向生态参与。
更激进的则是围绕山寨币的战略部署。Build & Build Corporation和Nano Labs正在筹集数亿美元资金,计划购买BNB并以其为核心资产。SRM Entertainment宣布斥资1亿美元购入波场代币TRX,并直接聘请孙宇晨为战略顾问,甚至打算将公司改名为Tron Inc。
与此同时,新兴公司如Lion Group、Everything Blockchain更进一步,围绕AI与DePIN叙事构建多元代币组合,投资HYPE、Sui、XRP、TAO、FET等资产,形成包含质押收益、生态建设、平台协同的复杂组合策略。
二、企业为何纷纷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
其一,全球监管框架日益清晰,为企业持有加密资产扫清了障碍。
在美国,比特币被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视为商品,被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视为符合“证券属性”的资产,并明确了其会计处理规则——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不得上调减值。欧盟MiCA法规正式落地,给予稳定币和加密资产明确分类与操作空间。亚洲则以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为代表,已允许企业将比特币视为支付工具或合法财产进行管理。这种制度确定性正在鼓励企业制定中长期持仓策略。
其二,通胀背景下,加密资产正在成为公司对冲风险的战略配置。
传统法币资产正在遭遇“滞涨”困境。各国央行宽松政策使货币贬值压力持续,而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稀缺性明确的资产,其通胀率因减半机制不断下降,已经低于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年通胀率。企业通过持有BTC、ETH等资产,不仅可以对冲未来的通胀风险,还能在长期中保持资产购买力。
其三,企业将加密资产视为通往新金融体系的入场券。
持有加密资产,不仅是简单投资行为,更是企业对Web3、去中心化金融、AI经济等新兴技术范式的战略押注。这些企业通过持有代币、运营节点、参与治理,实质上已成为新金融系统的参与者。对它们而言,财库中的BTC或SOL,不只是资产,更是一种“未来主权”。
其四,加密市场的高成长性吸引企业寻求资本溢价。
回顾比特币的历程,从2009年几乎一文不值到2025年突破11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70%。如今的加密资产市场,虽然经历数轮牛熊更替,但长期趋势明确向上,且正在加速机构化。ARK Invest首席执行官Cathie Wood预测,比特币将在未来五年内上涨15倍。在这种预期下,企业越早入场,未来的资本回报空间越大。
其五,市场竞争倒逼企业“数字化资产”自我革新。
Bitcoin Magazine总裁David Bailey指出,每当一家公司将比特币加入财库,就等于淘汰了一个还没行动的竞争者。在数字化浪潮和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双重改变下,“企业流动性就是比特币流动性”的说法越来越被认同。谁先加入链上金融体系,谁就拥有了明天的估值锚点。
三、结语:比特币不是终点,企业金库化才刚刚开始
过去的企业财务战略,讲究的是法币资产的保值与风险控制;而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围绕数字资产进行配置优化、生态建设、价值博弈。这是一场全球资本秩序的重组,而“加密金库”正是这场变革的前哨站。
从比特币到以太坊,从Solana到HYPE、TAO,企业正通过财库布局重新定义“公司资产”的边界。
企业不再只是用户的服务商,更是区块链生态的一部分。而未来的竞争,未必是股价、增长率的比拼,而是资产结构与链上影响力的角逐。
2025年,属于加密货币的“企业财库时代”已然来临。 下一个加密金库巨头,或许就藏在你熟悉的那家“传统企业”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