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回顾了作者在2018年参与的首个Web3创业项目,从最初参与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团队,到项目因资金问题被迫终止的全过程。文章旨在以真实视角记录这一阶段的经验与教训,为希望深入Web3领域的技术从业者与创业者提供参考。
项目起点:契机与选择
2018年上半年,作者受友人邀请参与一个基于Loopring协议的DEX项目,项目目标是打造移动端DApp,覆盖交易撮合、链上交互与前端体验。该项目具备三个吸引点:主赛道选型合理(DEX)、技术方案先进(Loopring)、角色需求契合(全栈技术负责人)。综合评估后,作者以CTO身份加入项目,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合伙人。
团队搭建与项目推进
加入后,作者迅速进入执行状态,搭建了20人左右的技术与产品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过往共事经历与个人社群推荐,覆盖前后端、智能合约、移动端与产品设计等关键岗位。借助扁平化沟通与敏捷迭代机制,项目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了产品原型开发并上线。Loois的首次发布会虽规模不大,但获得一定社区关注,产品也被Loopring官方认可并获得少量资助。
阶段成果与外部反馈
项目初期节奏紧凑,产品开发效率高,界面交互在同类产品中具备一定优势。团队参与了多场行业活动,逐步建立了Web3领域的人脉网络,也获得早期投资人关注,尽管未能转化为实际融资。发布会之后,Loois被视为一个具有一定潜力的DApp,团队士气亦处于高位。
持续挑战:市场下行与资金压力
然而,随着2018年加密市场进入熊市周期,项目所依赖的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锐减,原本用于“输血”的资源逐渐枯竭。融资推进受阻,原因包括产品数据不具吸引力、团队缺乏亮点标签、以及整体行业资金面趋紧。资金压力持续上升,导致发薪延迟、人员流失、执行力下滑。
项目终止与转型选择
最终,在未能成功融资、自身造血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项目被迫暂停,团队解散。部分成员转入由合作方发起的中心化交易所建设项目,尽管偏离了去中心化理想,但仍保留了Web3从业路径的延续性。
经验总结与反思
尽管项目未能完成商业闭环,但本次经历对作者的影响深远。其一,是形成了对Web3行业的系统性认知,包括链圈、币圈与资金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二,是技术与业务能力的跃升,特别是在经济模型设计与协议适配方面的实践;其三,是构建起初步的行业人脉网络,为后续职业路径打下基础。
该项目的经历也呈现出一个典型的Web3创业案例特征:项目路径受周期影响显著,团队能力未必决定结果,资金结构与宏观趋势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结语
本案例既是一次早期Web3创业的实践缩影,也揭示了加密创业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对于今天仍在探索Web3建设路径的从业者而言,或许更重要的是在波动与转型中持续积累能力,理解行业运行机制,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进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