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突破十一万美元 新一轮结构性牛市正在酝酿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以及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升温,比特币再次站上11万美元关口,引发了市场对“牛市归来”的热烈讨论。年内冲击20万美元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与过往的加密牛市不同,这一次的上涨更像是一场由机构主导、流动性有序释放的结构性行情。

 

美国经济数据亮眼 支撑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美东时间7月3日,一系列宏观利好数据提振了市场情绪。首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被称为“Big and Beautiful”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法案,为下一阶段的政策宽松打开空间。其次,6月非农就业新增14.7万人,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11万人,失业率降至4.1%,显示出就业市场依旧稳健。此外,美国6月ISM非制造业PMI录得50.8,高于预期的50.5,反映服务业景气回暖;新订单指数更是飙升至51.3,远超预期的48.2,制造业数据同步修复,5月工业品订单环比增长高达8.2%,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在这些数据的共同推动下,美股三大指数全线高开高走,收盘均创下近期新高,纳斯达克指数已刷新历史纪录。比特币市场也随之受到提振,价格突破11万美元大关,激发了市场对年底冲击20万美元的期待。

 

降息预期推迟但未消退 结构性宽松预期仍在积蓄

 

尽管当前经济数据强劲,短期内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有所减弱,市场对7月降息的预期明显降温。然而,中期来看,宽松周期的逻辑并未被破坏,9月降息仍被视为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不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快速降息以减轻政府债务利息负担。他警告称,若9月前不降息,将推动立法限制美联储权力。这一立场虽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却也确实影响了市场的政策预期。

 

另一方面,虽然非农就业数据表现强劲,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6月新增就业岗位中,近一半来自政府雇佣,与共和党的“精简政府”口号背道而驰,引发了数据“人为美化”的质疑。倘若就业实情不如数据所示,经济潜在压力仍在,为年内降息预留空间。

 

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发言态度也有微妙转变,称若无贸易政策扰动,当前已具备降息条件;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明确表示,“若7月按兵不动,9月降息幅度可能更大”。

 

因此,即便短期内不再激进释放流动性,降息周期的逻辑仍未终结,这为比特币等风险资产提供了中期的政策支撑。

 

机构入场主导节奏 比特币结构性牛市正在成型

 

比特币此次突破11万美元,并非依靠散户FOMO情绪驱动,而是在机构持续加仓、ETF流入稳定、交易所储备下降的多重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根据Bitcoin Treasuries的统计,截至2025年7月初,全球已有255家机构或企业持有比特币,总量达356.2万枚,占比超过比特币总供应量的16.96%。其中,美国比特币现货ETF已累计持有超过120万枚BTC,约占比特币全球供应量的6%。CryptoQuant数据显示,当前所有中心化交易所的比特币储备降至244万枚,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反映出“拿在手里不动”的长期持有者日益增多。

 

从技术面看,比特币已多次在10.5万美元一带获得支撑,整体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中。若成功突破11.8万至12万美元的压力区域,下一目标可能指向13.5万至15万美元区间。而在年内,如若流动性全面释放、机构持续建仓,比特币冲击20万美元并非幻想。

 

山寨币难再普涨 新叙事抢占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特币表现强势,但传统山寨币市场却鲜有共振行情。本轮牛市已非过往那种“比特币涨完以太坊、再轮到山寨起飞”的节奏。随着机构主导和资金趋于理性,大部分山寨币缺乏明确基本面或新叙事支持,很难再获得市场关注。

 

相反,当前市场上崛起的是“美股上链”“RWA(现实资产代币化)”等新叙事。例如,xStocks作为代表性项目,已在Bybit、Bitget、Kraken、Gate等主流交易所上线,并在Solana等链上DeFi产品中快速渗透。这类具备现实应用基础与合规可能性的项目,正在吸引传统金融资本的关注,成为资金竞逐的新焦点。

 

因此,本轮牛市的主线正在发生转变——不再是无差别炒作山寨币,而是更倾向于聚焦有逻辑、有结构的叙事赛道。

 

结语:慢牛行情中的机会与挑战

 

比特币重新站上11万美元,不是单一事件驱动的短期爆发,而是政策、机构、技术与市场情绪交织的结果。与以往疯牛不同,这一轮更像是一场“慢牛”——更温和、更有深度,也更考验投资者的策略与认知能力。

 

短期内,流动性释放不会迅猛,山寨币的全面爆发也难以重演。但长期来看,在机构持续建仓、市场结构优化、政策预期逐渐明朗的背景下,比特币与具备现实应用基础的资产仍有巨大的上行空间。

 

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穿越周期的耐心博弈,亦是一次结构性财富重构的历史机遇。别只盯着“是否牛回”,更要关注“牛市主线”正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