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前夕,特朗普政府强力推动的“大而美”减税法案终于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并正式送交白宫签署。这项被特朗普誉为“美国优先”经济议程核心的法案,虽然为企业和高收入阶层带来了显著减税红利,也刺激了制造业投资,但与此同时,它却以牺牲医疗保障与清洁能源发展为代价,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国家债务激增、医保覆盖率下滑、能源政策倒退成为法案阴影下的三大隐忧。
医疗补助遭大幅削减 数千万低收入群体面临失保风险
“大而美”法案最大争议之一,是其对医疗补助项目(Medicaid)的激进削减。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算,未来十年,该法案将削减约9000亿美元相关支出,导致多达1180万美国人失去医保保障。
这项削减背离了美国近年来扩大医保覆盖的政策趋势,尤其是对奥巴马政府时期通过《平价医疗法案》(ACA)所带来的成果构成逆转。当前,美国医疗补助已涵盖超过8300万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健康保障制度之一。法案计划从2028年起设置更严格的联邦配套资金申请门槛,限制州政府通过“提供者税”缓解医保财政压力的空间。此外,受益人每月需强制完成80小时的工作、志愿服务或教育任务并提交证明文件,否则将失去参保资格。
这一苛刻门槛或将导致大量低收入劳动者、老年人、单亲家庭甚至慢性病患者被迫退出保障体系。医疗政策研究机构KFF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美国成年人反对削减医疗补助,甚至包括过半共和党支持者。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霍利更直言,该法案“在政治上等同自杀”。
对于市场而言,医疗保险公司首当其冲。维达伙伴(Veda Partners)测算指出,莫利纳医疗(Molina Healthcare)、森特尼(Centene)和埃利万斯健康(Elevance Health)等以医疗补助为主的保险公司将面临显著营收冲击,其中莫利纳88%的会员来自Medicaid。与此同时,法案还对医院资金支持设限,预计将导致大批医疗机构收入下滑,进一步恶化基层医疗系统运营环境。
清洁能源政策遭逆转 新能源产业恐步入寒冬
“大而美”法案不仅缩减医疗开支,还直接冲击了美国新能源产业。法案彻底终结了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下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激励计划:包括取消200亿美元温室气体减排基金、冻结多项能源部专项资金,终止电动汽车购置税收抵免,压缩可再生能源建设周期等。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受到重创。原计划至2032年持续的30%税收抵免政策将被提前至2027年终止,项目必须在此前投产才可享受优惠。此外,相关项目还需满足更严格的本地制造要求,自2026年起,进口组件使用受限,行业成本骤升。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霍普警告,法案将威胁到约4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或将导致未来十年内高达300吉瓦的太阳能与风能项目被迫搁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称,该法案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坏结果”,可能引发电价上涨和电网风险。
电动汽车行业同样受创。新车高达7500美元、二手车4000美元的购置补贴将在9月30日正式取消。Plug In America政策主管马尔姆格伦预计,在法案正式生效前,市场或将迎来短期抢购潮,随后则面临长周期的市场下滑。
化石能源获政策倾斜 传统能源公司或迎利好
与新能源受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石能源板块在“大而美”法案中收获多项政策利好。包括煤炭特许权使用费从12.5%降至7%、新增400万英亩联邦土地租赁、提高冶金煤生产商税收抵免比例、加速审批油气项目等。
此外,法案要求未来15年内在墨西哥湾开展至少30次海上油气区块拍卖,体现出特朗普政府对能源自给自足战略的强烈倾向。虽然这些举措有望提高美国能源供应安全、带动就业,但同时也可能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反弹,并在国际气候合作上遭遇压力。
企业减税全面回归 制造业和高收入群体为最大赢家
尽管争议不断,但“大而美”法案对美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减税盛宴”。法案恢复了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允许企业一次性全额扣除资本开支的条款,同时放宽研发支出税务抵扣政策,刺激企业研发投资。
更重要的是,该法案对新建制造设施提供大规模税收激励,尤其是半导体产业。自2025年起至2029年期间开工建设的制造工厂,将获得当年立即扣除成本的税收优惠。这一政策被视为美国制造回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制造的竞争态势。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20%美国家庭将在法案实施后净收入增加近1.3万美元,平均增长幅度3%。相比之下,中产阶层仅增长1430美元(增幅1.8%),而最低收入群体甚至将因失去部分福利而净收入减少165美元。
市场与选民态度分化 政治风险与赤字压力上升
尽管特朗普政府将该法案视为经济复兴的关键工具,但社会层面反响颇为复杂。晨间咨询公司调查显示,50%的选民明确反对该法案,仅有36%支持。
在金融市场方面,BCA Research策略师格特钦指出,该法案配合关税回归与医疗削减等政策,将短期内推升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赤字上升,对美债与股市构成阶段性压力。CBO估算该法案将在未来10年内增加4.1万亿美元国家债务,这也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利率路径与市场流动性投下更多变数。
小结
“大而美”法案实质是一次典型的结构性再分配:牺牲社会保障与绿色转型,换取企业减税与制造投资回流。它可能确实短期内提振企业信心与资本开支,但也无可避免地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公共服务退步与财政赤字等结构性问题。法案的通过不仅重塑了美国经济政策的优先级,也拉响了社会撕裂与政治对抗的警报。2024年大选前,这份法案的真实后果,将成为美国社会与市场共同面对的一次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