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ombinator支持的稳定币创业潮推动跨境支付与新兴市场金融服务加速演进

在Circle上市引发市场对稳定币的关注之后,全球开发者与创业者正加快脚步探索稳定币的实际落地场景。以“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为代表的稳定币生态不再只是链上交易的基础货币工具,而正在演变为新型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在Y Combinator(简称YC)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加速器平台上,稳定币相关项目的集中涌现,预示着其在跨境支付、数字银行以及企业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正在进入实用阶段。

 

在2024至2025年间,YC共孵化了六家与稳定币直接相关的创业公司,涵盖从消费级支付产品、面向拉美和新兴市场的Neo Bank,到为全球企业服务的B2B稳定币基础设施。这一趋势不仅延续了2021-2022年加密创业潮的余热,更在Circle推动的“USDC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价值互联网入口”的战略影响下,催生了面向实际场景的新一轮创新。

 

稳定币支付产品正在重新定义跨境与点对点交互体验

 

稳定币作为一种低成本、近乎即时、跨境无摩擦的支付手段,首先在To C支付领域找到落地突破口。YC在2024年冬季(24W)和2025年冬季(25W)两期中,支持了BeerMe与Blaze两个支付产品,它们从不同方向探索USDC的点对点支付能力。

 

BeerMe(原名Charm)是一个具备“社交化支付”色彩的创新产品。它并不直接引导用户进行冷冰冰的转账,而是通过“发送表情符号”的方式完成交易,例如发送一杯啤酒代表8 USDC,一杯咖啡代表5 USDC等。这些符号其实是部署在Base链上的ERC-1155 NFT,用户通过购买、发送和销毁这些NFT来完成USDC的存取。

 

这种设计将支付行为从功能转向表达,让数字货币的使用“可感、可玩”,也通过“链接即支付”的无钱包地址路径,降低了使用门槛,尤其适合没有银行账户或不熟悉加密钱包的用户。它既是一种产品形态创新,也可看作对传统银行转账系统的一种文化回应。

 

而Blaze则更加“功能导向”,目标是成为“全球跨境版Venmo”,服务于分布在不同国家的数字游民、远程自由职业者以及小型服务商。通过USDC为核心通道,Blaze希望解决传统国际转账中的汇率不稳、高成本、到账时间长等痛点。其团队跨美墨两地,本身即为这一需求的典型代表,也因此更具产品洞察力。

 

此外,还有24W期项目Peg(原名PayMobile),专注于构建稳定币钱包,强化USDC的储存与转账体验。Peg虽未构建前端创新路径,但其钱包基础设施为后续生态创新提供了通用账户层支持。

 

这三家公司共同描绘出稳定币To C产品的未来蓝图:既要服务于跨境支付真实需求,又要以用户习惯与行为为核心,创新产品形态,降低入门门槛,实现稳定币与日常生活无缝融合。

 

Neo Bank转向稳定币 新兴市场成为主战场

 

在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区域,稳定币与数字银行模式的融合正成为新的突破点。

 

YC 25W中的Karsa与YC 24W的Kontigo,分别针对亚洲与拉美新兴市场,探索了“以USDC为资产锚点”的新型数字银行路径。

 

Karsa明确定位于服务货币贬值严重或本币体系不稳定的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用户通过Karsa可获得一个美元钱包与美国账户,存储、兑换和消费稳定币,未来还将配套VISA卡实现线下支付。这意味着Karsa不仅是一个App,而是一个覆盖稳定资产保值、转账、消费、汇兑等功能的“轻量化美元银行”。

 

Kontigo则是拉美方向的代表,针对33个国家、39种货币的高度碎片化与高昂手续费等问题,基于USDC构建跨境转账与资产储存服务。其背后的叙述非常现实:拉美十年内的货币贬值率在多个国家已超千倍以上,用户对稳定币天然有强烈需求。Kontigo通过聚焦“用户保值”与“低手续费全球收付”,定位为拉美版的稳定币金融服务平台。团队背景深厚,创始人来自委内瑞拉,并获得DST Global、Pioneer Fund等机构融资支持。

 

两家公司的出现说明,稳定币不仅是数字货币,更是正在成为“美元化世界”的重要金融工具,尤其是在法币不稳定或金融服务缺失的地区,稳定币银行将是“新美元银行”的雏形。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近年来在拉美强势扩张,而稳定币银行可能进一步拓展中国企业服务海外的金融基础设施,如小贷、出海电商、物流结算等,成为技术与金融结合的关键桥梁。

 

B2B基础设施成为稳定币企业应用的新入口

 

与消费级产品和Neo Bank相比,YC还支持了两个面向企业服务的稳定币项目,分别是BlindPay与Infinite,它们直接面向企业提供全球支付API、SDK集成能力,标志着稳定币从钱包与交易,进一步向企业财务系统深度渗透。

 

BlindPay聚焦拉美企业客户,构建了覆盖法币、稳定币与链上结算的支付API,帮助企业避开传统代理银行转账所需高昂手续费与延迟,直接打通本地即时支付系统(如墨西哥SPEI、巴西PIX等),实现7×24小时全球结算。其设计逻辑是:企业只需调用BlindPay接口,就可同时满足多地监管合规、账户集成与支付效率,核心价值是极大降低国际支付的成本与时间。

 

Infinite则在服务模式上更偏向“全球用工与平台支付”场景,如跨境发薪、内容创作者结算、分布式协作平台支付等。通过提供可插拔式的SDK和API,Infinite允许企业快速集成稳定币支付能力,提升结算效率并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其CEO有多年投资和创业背景,对企业级支付需求与风控合规之间的平衡具有一定理解。

 

这类基础设施的关键意义在于:它们让稳定币真正走进企业主系统,从支付边缘走向财务中台。未来,随着Circle、Visa等传统机构与Web3企业的深度协作,稳定币B2B API可能成为链下企业链接链上的关键“操作系统”。

 

总结与趋势判断

 

YC支持的六个稳定币创业项目展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稳定币正从加密原生资产,转向全球支付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部件。无论是打破账户限制的点对点支付产品、覆盖美元化需求的新兴市场Neo Bank,还是企业跨境结算与用工管理的B2B API服务,稳定币的实际使用正逐步摆脱投机炒作,走向实用主义与场景化。

 

这些创业者和产品都验证了一个关键逻辑:稳定币的潜力不是对现有银行体系的“直接颠覆”,而是以更小单元、更多样路径和更灵活接口“嵌入式替代”传统金融,从支付入口慢慢推进到账户体系、资产保值、企业对账、跨境流动等多个维度。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市场正在成为稳定币创新的主要试验场,而YC正在通过投资与生态孵化,将加密时代的基础设施带入更广阔、更有现实需求的经济场景中。

 

随着GENIUS法案的推进、Circle与Visa等巨头的合作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2025年之后,稳定币不再只是一个“数字美元”,而将成为链接全球劳动力、服务经济与数字协作的金融底座。YC这六家公司,或许正是这个未来世界的早期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