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法背景:从模糊监管到架构重塑
随着美国数字资产监管问题的不断升级,立法者正寻求建立一套系统性规则,以厘清SEC与CFTC在数字资产领域的边界。《数字资产市场清晰度法案》(CLARITY Act),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伦奇·希尔于2025年5月29日提出,意图通过“市场成熟度”与“技术去中心化程度”两个核心维度,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模式进行重新定义。
这一法案基于《21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拓展而来,是近年来美国最具雄心的数字市场结构改革提案之一。它并非单纯界定“某资产是否为证券”,而是更进一步试图建立以区块链技术属性为核心的全新合规框架。
二、核心内容详解:重构“证券”与“商品”划界逻辑
1. “成熟区块链”制度的设立
CLARITY法案提出,判断一个数字商品是否应受SEC或CFTC监管的关键在于其所依托区块链的“成熟度”:
- 定义标准:区块链的价值必须“主要源于其使用和运行”,不得赋予特权,不得集中持有超过20%的流通单位。
- 去中心化判定:当某区块链“系统不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共同控制”时,可被视为“成熟”。
- 申请机制:发行方可向SEC提交成熟度证明,SEC需在60日内作出回应,否则该区块链将自动获得“成熟”认定。
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是否为证券”的传统霍威测试,转而以技术结构为核心判断逻辑,赋予数字资产全新合规轨迹。
2. SEC与CFTC职责划分
- SEC保留权力:对“未成熟区块链”上的代币,仍可视作“投资合约资产”实施证券监管,同时要求发行人提交详细披露报告。
- CFTC获得扩权:对成熟区块链上的数字商品,包括交易所(DCE)、经纪商等中介机构享有独家监管权,涵盖交易记录、反垄断、利益冲突等维度。
3. 投资豁免与合格投资人制度
CLARITY法案设定了7500万美元的年度融资上限,在此之内的初始发行行为可免于注册,但需向SEC提交“发行声明”。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不对合格投资者设定收入或净值门槛,打破了传统证券市场对散户的排斥机制。
4.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豁免
DeFi协议验证人等去中心化活动不被纳入法案强制监管框架,但仍受反欺诈与反操纵条款约束。这一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DeFi的技术与治理独特性,也为协议式金融留出了合规生存空间。
5. 临时登记制度
为了平滑过渡,法案为当前市场上的数字商品交易平台、经纪商提供临时登记豁免期,CFTC拥有核查权并可收取监管费用,四年后自动失效。这使现有从业者不至于因监管真空而遭受毁灭性打击。
三、监管框架的战略意义
1. 监管范式从“是否证券”转向“是否去中心化”
该法案最大亮点在于重构了监管认定逻辑——不再纠缠于“霍威测试”下的证券与否,而是转向评估技术架构是否足够去中心化。这种转向回应了现实世界中Token发行早期中心化、后期逐步去中心化的演化路径。
2. 明确SEC与CFTC边界,有望终结监管争议
当前,美监管机构在Token监管权归属上长期博弈不休。CLARITY法案首次系统性划分了两个监管机构的职责,为行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合规预期,减少灰色空间。
3. 为DeFi与TradFi融合扫清障碍
DeFi被纳入监管视野,却又不被过度管制,为其继续发展留下空间。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与券商,也能通过法案设计安全进入数字商品市场,降低了合规进入壁垒。
四、市场反响:支持与争议并存
支持方:加密行业集体发声
2025年7月7日,Coinbase旗下政策倡议组织“Stand With Crypto”联合65家加密机构共同致信国会,要求加速通过CLARITY法案。参与方包括OpenSea、Dapper Labs等NFT巨头。
他们认为:
- 法案为开发者提供明确指引;
- 为用户提供透明度与安全性;
- 能缓解人才与资本外流,增强美国在全球加密产业的竞争力。
监管界:温和认可为主
- 前SEC专员 Elad Roisman 称该法案“为市场提供了重要清晰度”;
- 前CFTC主席 Behnam 指出该法案可填补现有监管漏洞;
- 加密创新委员会负责人 Ji Kim 强调其对“自我托管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反对派:担忧洗钱与监管套利
- 前CFTC主席马萨德 指出反洗钱工具不足,去中心化协议与外国平台或成为执法“死角”;
- 议员Maxine Waters 批评该法案“仓促且不负责任”,甚至抨击其为“特朗普的加密骗局”,强调该法案或将进一步助长投机与滥用;
- Elizabeth Warren 担心科技巨头通过链上股权发行规避SEC监管,例如Meta、特斯拉若将股权代币化,或直接脱离证券法监管。
五、展望与挑战:前路虽远,但制度创新已启程
CLARITY法案是继《GENIUS法案》后,又一试图重塑美国加密监管框架的重要立法。它不仅为加密行业的制度确权提供蓝图,也可能成为全球各国数字资产立法的范式参考。
然而挑战仍在:
- “区块链成熟度”的评估标准是否客观、公正?
- SEC与CFTC能否在实践中达成默契协作?
- 是否会被科技巨头利用,从而削弱监管实效?
- 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机制是否足够严密?
结语:监管清晰化的第一枪,可能也是全球加密立法的分水岭
《CLARITY法案》并非一蹴而就的终极方案,而是监管制度演化的一次关键尝试。它以“去中心化程度”为锚,推动市场从监管迷雾中走向清晰。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场争夺加密未来主导权的战役;对于全球而言,它或许将成为加密立法的模板,开启新一轮数字经济规则的全球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