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失落后的新起点 稳定币崛起与中东在RWA时代的战略突破

稳定币爆发引领区块链金融重构

 

2025年,稳定币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全球金融架构变革的核心引擎之一。根据RWA.xyz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年内活跃地址超过2.4亿,支付交易总数超14亿笔,交易金额高达6.7万亿美元,年交易额已超过Visa和MasterCard之和。

 

美国财政借贷咨询委员会(TBAC)预测,2028年稳定币的基础市值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如纳入付息型稳定币市场,整体规模或达3.5至4万亿美元。稳定币不再只是加密行业的基础设施,而是全球金融网络的新主干。

 

这场革命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区块链金融的“Skype时刻”。正如2003年Skype彻底打破传统电信的垄断,稳定币正通过极低的成本和实时到账能力,挑战传统跨境支付网络SWIFT的霸权。以Solana链为例,其每笔交易费用低至0.00025美元,可7×24小时全球到账,远胜于传统金融体系动辄5日到账、3%手续费的体验。

 

从Web3幻想到Finance3现实

 

尽管过去数年间Web3概念热度不减,但现实中,大规模去中心化应用始终难以落地。相较之下,以稳定币和RWA(现实世界资产)为代表的“Finance3.0”却已成为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回顾Web2的崛起,其成功并非因为理念的突破,而在于基础技术(芯片、带宽)大幅提升带来的应用爆发。视频、社交、电商、移动支付集中涌现,才真正标志着Web2时代的开启。

 

而Web3至今难以复制类似的繁荣,部分原因在于其过分强调理念(去中心化),而缺乏实用性强、市场认知高的“入口级”应用。相较之下,Finance3.0路径更为清晰: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以加密货币为媒介,承载传统金融的借贷、衍生品、抵押等核心功能,形成链上的金融新体系。

 

稳定币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应用,正成为全球支付、清算、融资的“链上美元”,从边缘走向主流。这种应用级别的突破,才是真正的“代际更替”。

 

RWA发展逻辑:账本去中心化,资产需中心化

 

RWA(Real World Assets)正成为区块链金融与现实世界连接的桥梁。当前,美债、黄金、房地产、股票等纷纷实现代币化,不仅提升了资产流动性,还能嵌入DeFi生态,参与借贷与抵押,打开了金融创新的新通道。

 

然而,RWA的发展必须回答两个根本问题:

 

其一,账本必须去中心化。

 

当前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RWA资产,如BlackRock与Securitize的BUIDL、Franklin Templeton的BENJI等,均选择部署在以太坊、Solana等公链上。因为只有真正开放透明、无需许可的账本,才能支撑跨境流通、资产抵押和稳定币储备等关键场景。

 

正如Circle与BlackRock合作将USDC储备转向链上国债BUIDL,OKX、币安等交易所也在推动稳定币和RWA作为合规抵押资产纳入主流交易系统。联盟链或私链因其封闭性,难以兼容这些核心金融功能。

 

其二,资产本体必须中心化。

 

越中心化的资产,标准化程度越高,评级体系越成熟,二级市场流动性越强。如国债、黄金等是最理想的RWA起点。相比之下,私有房地产或农业资产则因估值难、变现难等问题而不具规模潜力。

 

这一逻辑背后的本质在于:区块链的“开放账本”必须对接“可信资产”。技术的去中心化,与资产的中心化恰恰形成互补,才能释放全球流动性。

 

香港“百币大战” 新兴稳定币的创新与困境

 

稳定币市场的竞争正全面升级,尤其在香港,超过百家企业正在竞逐监管牌照,掀起新一轮“百币大战”。

 

稳定币形态正在进化,主要分为三类:

 

- 交易型稳定币:高度依赖交易所扶持(如USDT、USDC),交易所主导是其核心模式;

 

- 支付型稳定币:主打合规与支付场景,发行主体多为Visa、PayPal、Amazon等;

 

- 收益型稳定币:如Ethena推出的USDe,以协议收益或资金费率回馈持币用户。

 

然而,新兴合规稳定币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1. 缺乏收益机制,用户留存难:多数地区监管(如美国、香港)禁止稳定币向持有人支付利息,这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吸引力。

 

2. 交易所准入门槛高,应用拓展难:头部平台资源集中,新币种上线成本高昂。

 

3. 支付壁垒重重,难以破圈:各大平台(如京东、Amazon)发行的稳定币多仅限自有生态,缺乏跨平台可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开始崛起。例如,新加坡金管局(MAS)孵化的Partior、由德意志银行与瑞信支持的Taurus、获得渣打和QNB支持的DMZ Finance,正推动稳定币间的清算互联和收益结构整合,形成产业链协同。

 

中东崛起:RWA与稳定币的全球战略高地

 

中东正迅速成为全球RWA与数字金融的战略高地,尤其以迪拜、阿布扎比和多哈为代表。其成功可归因于三大核心优势:

 

1. 监管先行,政策明确

 

阿布扎比ADGM早在2018年便推出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迪拜VARA则在2022年起正式接管虚拟资产合规,至2025年已吸引币安、OKX、Deribit等头部平台落地。2025年7月,QNB联合DMZ Finance推出首支获得DFSA批准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QCDT,成为中东金融创新的标志事件。

 

2. 生态活跃,资本聚集

 

阿联酋主权基金管理加密资产逾400亿美元;MGX对币安投资20亿美元,是全球首个入股头部交易所的主权基金。DIFC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聚集2600余家机构,包括超410家财富管理公司和800家家族办公室。

 

中国五大银行也深度参与DIFC生态,在资本市场总额中占比逾30%,为中东与亚洲形成了天然金融桥梁。

 

3. 市场开放,高净值人群聚集

 

2025年,预计有9800位百万富翁移民阿联酋,成为全球吸引高净值人群最多的国家。加密资产渗透率预计将达39%,远超全球平均6.8%。

 

中东不仅税制宽松(零个人所得税、低公司税),还拥有黄金签证、全球通时区(与中国、欧洲仅差2–4小时),成为链接亚欧金融的理想中枢。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联动机遇

 

中东是人民币国际化和稳定币落地的关键试验田。内地与阿联酋年贸易额超1100亿美元,与卡塔尔也超300亿美元,若能通过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进行结算,将极大提升RWA的实际支付功能。

 

此外,内地优质资产可通过中东平台实现国际化展示与合规融资,为国内企业拓展海外资本市场创造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结语:重构全球金融版图的起点

 

Web3作为技术理想虽未实现广泛应用,但其基础设施正在为金融重构打下坚实基础。Finance3.0正以稳定币为锚、RWA为桥、去中心化账本为底座,连接起现实金融资产与全球数字网络。

 

这一趋势正在中东率先落地,也正在香港加速成型。当稳定币成为“链上美元”,当现实资产开始真正上链,我们正目睹一场新金融秩序的开端。

 

全球金融的重构,不会再由纽约、伦敦独占,而将在迪拜、香港、阿布扎比这些新中心中重新书写。稳定币与RWA的新时代,已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