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泡沫隐现:警惕虚假繁荣下的法律雷区与投资陷阱

近年来,随着Web3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简称RWA)成为加密金融的新宠。尤其是在中国香港地区正式发布《Web3发展宣言2.0》后,RWA话题迅速“出圈”,吸引了大量资本、项目方、甚至传统金融机构蜂拥而入。

 

但热潮之下,暗流涌动。一个关键事实是:目前香港地区合规RWA项目极为稀缺,而市场中却充斥着各种未经审批的“伪RWA”项目和营销套路,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真空正逐步酿成新一轮风险。

 

作为经历过P2P爆雷、空气币泛滥、NFT泡沫的“老兵”,飒姐团队始终强调:越是市场狂热,越需保持冷静与敬畏。本文将从“什么是真正合规的RWA”入手,深入剖析非合规RWA的运作模式与法律风险,帮助读者在混乱信息中擦亮双眼,辨识真假,理性投资。

 

一、真正的合规RWA长什么样?目前仅有两例可供参考

 

当前阶段,所谓“合规RWA”,在香港地区仅限于通过香港证监会审核、并在Ensemble监管沙盒中获准发行的项目。换言之,只有“取得香港监管机构审批、经过沙盒测试的RWA”,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合规性。

 

截至目前,全市场仅有两宗获得监管许可的合规RWA项目:

 

- 项目一(2024年8月):由某新能源集团发行,底层资产为位于中国大陆的约9000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募资规模约为1亿元人民币。

 

- 项目二(2024年12月):由某绿色能源企业推出,底层资产为湖南与湖北地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总体容量达82兆瓦,募资金额约为2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可使用港元稳定币(e-HKD)参与认购。

 

上述两个项目均采用“个案审查”(case-by-case)模式获得批准,尚不具备规模化复制的操作性。这也说明了香港在RWA领域仍处在制度试验的早期阶段。

 

更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的信息披露极其有限。公众仅能了解大致募资规模、中介机构名单及链上合作方,但对最关键的底层资产合规性、收益模型、跨境流动机制、代币结构、投资者风险提示等要素,却几乎无从得知。

 

二、大量非合规RWA项目正在“伪装”入场,需高度警惕

 

凡是不具备香港证监会审批,或未通过沙盒测试机制的RWA项目,在法律上均属于“非合规RWA”。目前市场上活跃的绝大多数RWA项目,均可归入此类。

 

常见非合规项目案例包括:

 

- 某声称“内地首支农业RWA”,以农业为底层资产、融资上千万元人民币;

 

- 某绿色能源项目打出“中国首个绿能换电RWA”旗号,募资规模达数千万港币;

 

- 某地产集团以NFT方式包装地产资产,号称“首个房地产类RWA”项目,甚至借持有牌照作为合法“护身符”。

 

这些项目往往包装精美、宣传到位,甚至引用真实合规项目作为“背书”混淆视听。一些研究报告、公关材料将合规RWA与伪RWA并列介绍,甚至暗示“RWA有多种实现路径”,这不仅是严重误导,更已触碰法律底线。

 

三、非合规RWA可能涉嫌多项违法行为,风险远超预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9.4公告》,代币发行融资行为(ICO)一旦未经批准、涉及非法募集资金、使用虚拟资产作为回报媒介,极有可能涉嫌:

 

- 非法发售证券或代币票券;

 

- 非法集资;

 

- 金融诈骗;

 

- 组织、参与传销等违法行为。

 

更进一步,哪怕未使用虚拟币,只要项目方面向公众发售Token、NFT、RWA资产权益凭证等形式,吸收人民币或港币法定货币,也可能触犯《刑法》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176条规定,该类犯罪行为需满足“四大特征”:

 

1. 非法性: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授权;

 

2. 公开性:通过公众号、社群、讲座、直播、短视频等方式面向公众宣传;

 

3. 利诱性:承诺高回报、固定收益或资产增值;

 

4. 社会性:向不特定公众发售产品,尤其存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行为。

 

一旦满足上述条件,项目方、中介机构、甚至投资者均可能卷入刑事责任链条中,后果极为严重。

 

四、合规是唯一出路,任何“擦边球”行为都极具风险

 

飒姐团队在实务操作中始终坚持只为合法合规RWA项目提供法律支持。我们理解当前市场面临的现实困境:沙盒制度仍不完善,审批流程缓慢,底层资产标准复杂,发行成本高昂……这些问题让部分企业铤而走险,试图绕过监管直接面向市场“募资圈钱”。

 

然而,香港金融体系实行高度监管合规制,“Take it or leave it”(接受或放弃)是对所有机构的底线要求。

 

项目方一旦“铤而走险”,不仅自身将面临罚款、监管约谈甚至刑事风险,连同资产评估机构、审计机构、律所、链上技术方等中介服务商,也可能因“共同参与非法发行”承担法律责任。

 

五、给项目方和投资者的五点建议

 

为了让更多人少走弯路,飒姐团队建议:

 

1. 明确判断合规与否:合规项目必须获得香港证监会审批,其他形式均需谨慎对待。

 

2. 理性看待Web3风口:RWA虽具潜力,但并非任何资产包装上链即能“翻倍”。

 

3. 警惕过度营销:打着“国家战略”“政策红利”旗号的项目,大多不靠谱。

 

4. 识别中介诱导行为:部分中介机构为赚取佣金,可能故意引导企业走灰色路线。

 

5. 认清自身能力与需求:并非每家企业都适合做RWA,确保对合规成本和流动性有清晰认知。

 

六、结语:价值归根于合规,繁荣依赖于透明

 

RWA作为链接现实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桥梁,确实有望成为未来数字金融的关键支柱。但其真正价值的释放,必须建立在法律合规、资产真实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之上。

 

狂热中,保持清醒;创新中,不忘底线。对于所有想进入RWA领域的企业与投资者来说,这是值得长期铭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