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世界进入新的权力重构阶段。一场围绕“稳定币主权”的全球性竞赛悄然成形,从非洲乡村到中东侨民社区,从拉美地下支付到跨国清算网络,一张数字铁幕已然落下。在这张铁幕后,传统金融的巨头依然盘踞其上:摩根大通、美银、高盛、华尔街基金、国有大行、甚至是硅谷科技巨擘。而这一次,挑战他们的不再是另一个国家,而是一群没有国界的“稳定币联盟”。
其中,USDT 与波场网络构建的体系正在全球范围横扫,而曾经辉煌的USDC、新兴的USDG,以及通过机制创新异军突起的Ethena,正尝试从不同路径撕开USDT的护城河。这不仅是技术之间的较量,更是金融架构与政治博弈的混战,是加密世界走向成熟与主权的必经之路。
一、Messari报告背后的战争信号
2025年初,Messari发布稳定币年度报告,表面看是一次行业盘点,实则吹响了稳定币联盟新一轮战役的号角。报告披露,在支付、C2C汇款和跨境清算方面,USDT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其背后由孙宇晨掌控的波场网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相较之下,Circle旗下的USDC虽保有一定合规优势,但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艰难。
Tether本身对其“分布式战略”显得意兴阑珊。它将利润分散在矿业、密码安全、非洲清洁能源等领域,看似多元发展,实则失焦。同时,USDC正通过与Coinbase、SWIFT网络接轨,在传统机构中建立稳固根基。
稳定币的新时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锚定美元”游戏,而是涉及全球金融再分配的结构性变革。
二、Tether帝国:统治、危机与逃逸
Tether在2024年创下140亿美元利润,甚至超过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这标志着稳定币从过去被视为风险资产的阴影中走出,转变为美国国债的新承包商,也成为推动GENIUS法案出台的重要动因。该法案针对稳定币制定专门监管机制,说明它的金融影响力已达到国家级。
但Tether并不满足于做一个“美元的影子”。它在比特币矿业、开源软件(如Pears密码管理器)、非洲能源网络等领域持续投资,其布局意图早已超出稳定币本身。这种对比特币生态的坚定信仰,表面是技术理想主义,背后却是对孙宇晨控制权的逃避。孙曾试图通过TUSD、USDD等项目摆脱USDT,但未能成功。Tether也尝试脱离波场,部署在比特币侧链Rootstock与新兴的Plasma网络,然而两者至今仍是“绑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
USDT与波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双向博弈。而比特币,才是Tether真正的精神归宿。
三、合规派反击:USDC与刀疤联盟的崛起
与Tether的“任性全球化”路线相对的是Circle主导的合规联盟。GENIUS法案明确支持USDC这种透明、可监管的稳定币,而Circle本身也通过CCTP与ISO 20022标准实现与传统银行系统(如SWIFT)的深度对接。
Circle如同迪士尼电影中有疤的老狮子,代表着守旧势力的强势反扑。而真正敢于“啃骨头”的,则是新晋稳定币USDG背后的鬣狗联盟。
由Paxos主导的Global Dollar Network(GDN)正集结一众老虎巨兽,包括Bullish(EOS母公司)、Galaxy Digital、Kraken与Robinhood,目标是在支付、结算与清算三位一体中全面对抗USDT。通过模仿Convex、Pendle、Lido等“贿赂式激励机制”,他们通过机制设计攫取市场份额,实现对资金流向的操控。
USDG更是提出生态参与者可获得高达97%的发行分润,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打法,昭示着其不惜一切代价要成为稳定币第三极的野心。
四、机制创新的黑马:Ethena与USDe的悄然渗透
Ethena 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另类挑战者。其稳定币 USDe 并非仅靠锚定美元,而是通过复杂的对冲策略实现价格稳定。同时,它将自己与几乎所有中心化交易所(币安、OKX、Bybit、Deribit、Gemini 等)捆绑,利用交易平台的资本与流动性优势打造多边共赢机制。
USDe 与黑石(BlackRock)合作推出 USDtb,与合规平台 Securitize 合作机构链 Converge,标志着它的目标并非散户市场,而是直接插入机构级结算核心。
这种创新并非毫无代价。USDe 的成功构建在对套利、流动性挖掘、与交易所“合谋”的机制之上,未来是否能持续稳定仍有待观察。但它已经表明,稳定币的新时代不是靠一个锚定模型就能打天下,而是多元组合、联盟经济与流动性设计的博弈场。
五、胜负未决:新秩序与旧帝国的最后对决
稳定币战争的核心已不再是“谁的市值高”,而是“谁能控制清算网络”、“谁能成为机构资金的载体”、“谁掌握对流动性的分配权”。而在这些深水区,USDT 的统治正在显露裂缝。
如果说,USDT 是过去十年加密支付的霸主;那么,USDC、USDG 和 USDe 代表的合规、联盟与机制创新,才是下一代金融秩序的试验田。
稳定币正逐步脱离单一工具属性,走向类似国家主权货币的多维博弈角色。它们被用于国家外汇控制下的灰色结算,被移民家庭用作汇款工具,被机构投资者用作美债替代品,甚至成为新兴国家数字主权的实验平台。
结语:打破独占,重塑未来
自2014年USDT诞生以来,稳定币已经走过十一年征程。从最初的“数字美元替代品”演化为全球清算与支付的新基建,但同时也走上“中心化巨头独占”的道路。
曾经,人民币稳定币也有机会成为主流,火币一度支持人民币直接计价。然而如今,全球稳定币舞台由少数几位玩家主导,重蹈比特币算力中心化的覆辙。
未来已来,稳定币不再只是替代货币,它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是数字世界的“国家信用”。若我们不打破USDT一家独大的格局,最终或许不仅失去支付控制权,更可能将整个金融数据主权拱手相让。
毕竟,技术可以重来,钱一旦流走,再难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