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名为《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的联邦立法,首次明确了美国稳定币的监管制度。这项法律标志着美国政府正式将“美元挂钩稳定币”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其目的不仅在于规范市场、提振金融科技创新,更意在巩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剧,稳定币成为各国货币竞争的新前沿。《天才法案》的出台,意味着美国可能试图以稳定币作为“数字美元”的新锚点,重塑其国际货币霸权基础。
什么是稳定币,为什么它越来越重要?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于现实资产(如美元、欧元、黄金等)的加密货币,其主要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与价格波动剧烈的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不同,稳定币通常采取抵押机制,以支撑其币值。这类数字资产为日常支付、跨境交易、数字金融平台的运作提供了更可靠的工具。
根据其锚定方式,稳定币可分为几类:
- 法币抵押型:最常见类型,如USDT(Tether)和USDC。它们通过将等量美元等资产存入银行账户进行一比一支持,保证兑付能力。
- 商品抵押型:以黄金等商品为储备支撑,例如PAX Gold。
- 加密资产抵押型:用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进行超额抵押,如DAI。这类稳定币强调去中心化特征,但受抵押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 算法稳定币:通过调整供应量来维持币值挂钩,具有较高风险,典型如已经崩盘的Terra UST。
稳定币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机构和政府关注,是因为其具备以下特征:
1. 币值稳定,适合日常支付与跨境结算;
2. 无需传统中介机构,交易更高效;
3. 技术与金融结合紧密,为DeFi生态提供流动性基础;
4. 增强美元影响力,在数字资产时代维系货币霸权。
截至2025年7月,全球稳定币市场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年交易额超过36万亿美元,90%以上稳定币以美元计价,其中Tether与USDC市占率高达86.5%。
《天才法案》:美国“数字货币国家战略”的法律基石
特朗普签署的《天才法案》不仅是一次对稳定币的立法尝试,更被视为美国金融体系转型的重要一环。这部法律试图在三个层面构建“数字美元”体系:
1. 明确监管规范
《天才法案》规定,所有稳定币必须以美元或短期美国国债进行全额资产支持,并接受强制性月度审计与储备公开。此举旨在消除市场对“影子银行”与资产不足的担忧,强化公众对数字美元的信任。
2. 准入与许可制度
该法案只允许获得“联邦许可”的支付稳定币发行人(PPSI)开展相关业务,既保护消费者,也确保发行人具备充足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发行人不得为持币者支付利息,以避免其被认定为“类银行存款”。
3. 构建双层监管框架
法案推行联邦与州“双监管”制度,并对境外稳定币发行者设定严格准入门槛,保障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领域的治理主导地位。
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稳定币的国家框架,特朗普政府希望借此推动美元稳定币成为全球数字支付的“默认选项”。
美国为何如此重视稳定币?
特朗普政府发展稳定币的背后,是其对“美元霸权地位”焦虑的直白反应。正如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时警告:“如果美元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衰退将远甚于输掉战争。”
稳定币成为解决这一忧虑的关键手段。其核心战略逻辑有三:
一是重塑美元在数字时代的锚定功能
通过《天才法案》,美国意图将美元稳定币打造为新一代全球结算货币。稳定币的技术属性,使其在跨境支付、DeFi交易与数字贸易中发挥传统美元难以覆盖的作用。
二是对抗央行数字货币(CBDC)竞争
欧盟、中国等国家正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选择绕开央行主导路径,转而推动私营稳定币在市场中发育成长,以自由市场模式抗衡他国CBDC。
三是强化美国国债在国际金融系统的中心地位
法案要求稳定币以美债作为核心抵押资产,有助于形成新的“非官方国债购买者”。这种机制能增加对美债的持续需求,有助于维持低利率和财政稳定。
持续推进仍面临结构性挑战
尽管《天才法案》被视作美国数字金融战略的“先锋之举”,但要真正实现预期效果,仍需克服多重障碍。
监管协调与联储接入尚未成熟
目前,美联储对于让稳定币系统接入其清算网络仍持谨慎态度。稳定币机构申请主账户(Master Account)成功率极低,限制了其向核心金融系统融合。
技术与支付基础设施整合难度高
若无法与银行、支付网络形成顺畅对接,稳定币在现实支付与结算中的广泛应用将受限。
宏观金融风险隐忧仍存
大量稳定币集中持有短期美债可能带来“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在市场动荡时可能引发大规模赎回,冲击债券市场。
全球影响:加剧货币竞争,诱发监管裂变
《天才法案》的通过,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稳定币地缘竞争”:
- 美元稳定币国际化:越来越多第三方平台可能接受美元挂钩稳定币作为结算单位,推动“数字美元化”;
- 他国加快推进CBDC:欧盟、日本、中国等国或加快数字法币落地进程,应对美国主导数字金融秩序的战略;
- 监管模式差异加剧市场割裂:美国强调私营主导、资产抵押,而欧盟MiCAR则侧重合规披露与机构监管,这将造成全球稳定币制度的不兼容,影响资本流动效率。
稳定币能否延续美元霸权?
从制度设计看,美国确实在构建“新型数字美元架构”,试图以稳定币作为美元霸权的延伸机制。但这一构想的成功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 美元信用环境是否稳定:若美国宏观财政恶化或信用削弱,稳定币的锚定机制也将失效;
- 全球是否接受以美元为唯一锚点:非美元国家可能更倾向于本币挂钩稳定币,以减缓美元化风险;
- 新兴技术生态是否拥抱多元货币体系:随着多链跨链技术进展,未来可能形成更分散化的数字货币秩序。
结语:全球金融格局正站在“锚点”重塑的转折点
特朗普政府借助《天才法案》推动稳定币发展,意图在数字时代重建“美元锚”。此举不仅是对数字资产发展趋势的顺应,更是美国捍卫全球金融主导权的战略回应。
但这场“数字货币新冷战”的走向,仍存在巨大变数。未来几年,全球金融体系将围绕稳定币、CBDC、跨境清算、资产锚定等议题持续博弈。稳定币究竟能否成为美元霸权的新支点,抑或只是过渡工具,其答案有待全球市场和制度演进共同揭晓。